

"革命同志是块砖,党有需要任党搬。"这是兰天富在入党时所作出的承诺。
兰天富,重庆机场集团地面服务公司站坪部副经理,一个投身地服事业30年,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30年以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对民航地服事业的眷爱,努力的充实着这句话的内涵,将自己的青春无悔的奉献给了他钟爱一生的地服事业。
对于车辆维修,他是"技术能手"
兰天富从转业开始就一直跟车辆打交道,在车辆维修方面是公认的"技术能手"。
1980年,兰天富从部队转业到了白市驿机场。第一份工作是当油料员。那时,每天的工作除了日常的卸装油料、给车辆加油以外,还承担清理油料阀门工作。1981年下半年,加油站的油机故障,没有专业知识的他,硬是凭着自学,排除了故障。"就是这份额外的工作,为我以后与车辆维修打交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兰天富说。
1990年12月22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正式通航。通航之初,重庆机场设备保障任务比较繁重。以前,每次特种车辆故障了,都是送到外面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费用较高。这种情况被兰天富看到眼里,于是,他开始利用自学的知识尝试自己维修车辆。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摸索,他终于掌握了特种车辆的维修技能,为公司节约了不少的费用。
1991年,重庆机场购置了第一台货机专用装卸平台车。该车结构复杂、配件繁多。他配合厂家工作人员,参与平台车的组装工作。"呵呵,当时,我心里打了一个小算盘,利用配合厂家工作人员组装的机会,努力学习平台车的运行原理。结果没有想到还真的排上了用场。"兰天富提及此事时,露出了爽朗的笑声。有一次,平台车突发故障,生产厂家维修要价1.5万元。兰天富回绝了厂家的维修,通过带领身边的共产党员,组成技术攻关组,查图纸,翻资料,通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地将故障排除,不仅为单位节约了1.5万元,更为平台车维修积累了经验。


对待基层工作,他充满激情
作为站坪部党支部青年委员的兰天富,除了在技术攻关方面率先垂范以外,对待基层工作方面,更是身先士卒,充满激情。
"我来自农村,我参加工作后一个月入团,一年后入党,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不把工作做好,就对不起组织。因此,我就只有努力工作哦。"兰天富说。虽然年过半百,兰天富依然对工作充满激情,只要值班,必定是6点准时起床。查看人员是否到位、着装是否规范、车辆是否坚持出车前检查、是否按时到位,每个环节、步骤都认真检查。"站坪作业,安全是最重要的,如何保证车辆安全,就必须坚持按流程操作、按规章办事。"兰天富说。
此外,他还坚持没事就往机坪上跑。他说:"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只有深入一线,参与作业,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切实的解决问题。"因此,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他都经常驾驶车辆深入车辆保障现场。
2008年8月,随着重庆机场运输生产量的大幅提升。保障设备逐渐增多,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保障生产,兰天富在做好现场管理的基础上,还用自身行动缓解生产一线的保障压力,亲自驾驶拖车拉送货物。为了保证机坪安全,避免驾驶人员疲劳驾车,他经常替换员工休息。
在采访中了解到,56岁的兰天富身体相当健康,寒冬腊月比年轻人还穿得单薄,而且奇怪的是无论起多早、干多累都不用睡午觉,旺盛的精力让无数年轻人自叹不如。


对待工作调动,他绝对服从
作为地服公司的老资格,兰天富从来不端架子,对组织的安排更是绝对服从,用实际行动兑现对党的承诺----我是党的一块砖,党有需要任党搬。
2007年,在生产一线从事了27年的兰天富,被公司安排到了地服公司现场值班经理岗位上。这个岗位主要负责收集地服公司现场运行情况、解决突发事件,维护现场运行秩序,岗位相对轻松。易岗之后,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继续深入一线,发现了许多问题,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9年,地服公司进行机构调整,兰天富重返一线,担任了地服公司机坪安全压力较重的站坪部副经理。接到调令时,许多人都劝他,现场值班经理压力较轻且待遇也不错,一把年纪了,还去挑安全重任,何苦嘛。但是,最终他以大局为重,坚决服从党组织安排,毅然接受新的挑战。
"尽管现场工作安全责任重、压力大,但是能通过抓好现场工作,确保机坪运行安全,为公司领导减轻压力和负担,有充分的精力抓大事、谋发展,我服从了安排,并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好了各项工作。"在一年后的述职报告中,兰天富这样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