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线人物>往期回顾
徐树娜:我们与梦想共飞翔
来源: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2011-06-13 14:16:00

徐树娜刚当上乘务员时的证件照

  32年前执行成都到南京的航班任务开启了我的蓝天梦,一夜之间我的身体就好像长出了一双翅膀,将要去展示人类飞翔的梦想。"小伙伴们"在一起谈论着将要执行的航班任务激动的彻夜难眠,当时的情景和心情记忆犹新,今天想起来就好像发生在昨天。当年的"小伙伴"如今已是近半百的资深主任乘务长,完成了她们对这片蓝天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陆续地都将告别蓝天。人生三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人讲究圆满,今天我把执行成都到南京的航班任务作为我告别蓝天的纪念。回忆起自己的漫漫蓝天路,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徐树娜(中)上机飞行一个月后和同事合影

  穿军装的民航职工

  我们这一期空中乘务员是在中国民航由军队代管转交地方,改革开放初期,民航向社会招收的第一批空中乘务员。当时并没有完全公开向社会招收乘务员,这个职业似乎带着一点神秘的色彩。当时很多的民航人都是现役军人,三十多人的乘务队伍中大多数都是现役军人,也就是说都是"现役乘务员"。我们同样也要派发军装,平时就着不戴领章帽徽的军官装,所以大家都亲切的称我们为"穿军装的民航职工"。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民航是怎样的,我们即将要从事的工作是怎样的,脑海里都是一片空白。参加工作以后,在领导和前辈的帮助下,我们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将要从事一份光荣、崇高、责任重大的工作。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我有幸由中国民航局选派到日本"全日空"参加乘务训练。到了日本"全日空",看到现代化训练中心,先进的训练设施设备,训练有素的乘务员,漂亮整洁的客舱,对我来说在当时都是无法想象的,心灵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我们当时所执飞的全是苏制立二、伊尔十四、安二十四飞机,最大的飞机是伊尔十八,在设施设备上条件相差甚远。在日本的培训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深深体会到训练有素的乘务员应该是从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训练中心走上蓝天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梦想,我们中国民航也应该有一所自己的乘务员训练中心。

徐树娜在全日空上完美容课后留影

       把晕机呕吐叫"交公粮"

  还记得在去"全日空"训练前,民航局领导接见并欢送了我们。当时的李钊副局长在会上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是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到了'全日空'要好好学习、刻苦学习,把别人好的先进的东西学回来。民航未来的发展需要你们,将来学成回到各自的岗位,要为中国民航的发展,乘务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你们十个人就像是种子,要在各地扎根、开花、结果。"今天,回忆起往事,我已记不清李钊副局长的模样,但局领导的一席话早已铭刻在我心里,一直激励着我执着地坚守着这份责任。

  我们这代乘务员经历过民航艰苦的发展岁月,我们克服了物质缺乏、技术落后等多种困难努力地工作着。当时飞机条件差,有的飞机客舱不是增压的,飞行高度较低,所飞的航线颠簸得严重,有时飞越相对高的山脉还要缺氧,机组人员需要吸一定的氧气,因此每一位乘务员都会发一根带氧气接头的氧气管。绝大多数乘务员刚上飞机时每次飞行都要呕吐。克服呕吐是每一位乘务员从事这个职业的第一个关口,甚至有的乘务员平时都不能提飞机,不能看到飞机上的东西,一提到飞机,一看到飞机上的东西就要呕吐,已成了条件反射。有时飞行机组也常常开玩笑取笑我们新乘务员,把晕机呕吐叫"交公粮"。可就是这样,我们也坚信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没有人去打退堂鼓。有时难受得厉害,就闻一闻橙子皮,可到了航站照样拎着暖水瓶到候机楼打开水,为飞机客舱做卫生,仍然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旅客上飞机开始下一段旅行。我们热爱这个职业,热爱飞机,飞机有了机组驾驶,有了乘务员在客舱里热情、周到地为旅客服务,就像是注入了生命,庞大的机身就变得温暖温情。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们像女儿一样精心照顾老年旅客;像护士一样照顾伤残、病重旅客;像幼儿园的阿姨一样陪伴着无人陪伴的小旅客;像国际友好大使一样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

徐树娜在全日空学习时航班服务中

  自编机上中英文广播词和中英文机上对话

  我们长期执行拉萨高原航班,当年执飞拉萨的飞机条件相对较差,航路天气复杂,航路颠簸严重。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段执行拉萨航班,机组凌晨四点就要开始执行任务。乘务组头一天下午就要清点供应品,到停机坪利用折叠便梯爬上飞机给客舱做卫生整理客舱。第二天凌晨乘务组还要负责到空勤食堂把机组在拉萨过站的临时加餐拎上飞机,当时可没有航机员为机组送餐。虽然条件差,但我们仍然以要为民航作贡献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标准就是"五勤"、"四好"、"三不怕"----即"眼勤、嘴勤、耳勤、手勤、腿勤";"服务态度好、服务技能好、回答闻讯好、清洁卫生好";"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我们就是这样为广大的旅客和进出西藏的人们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每年为运送西藏的孩子们到全国各地上学,就像接受一项政治任务,大人们送别孩子们的场面至今难忘,贡嘎机场面向飞机的山坡上布满了经幡,那是对孩子们的祝福和期盼。为了不耽误学期,我们紧锣密鼓地把孩子们送出西藏。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年复一年。当年的孩子们早已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西藏努力的工作,我们也为支援西藏建设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为了民航乘务事业的发展,我们千方百计克服物资上的不足,积极寻求各种办法,努力培养新人。我们曾用旧的洗脸盆用棉纱蘸上汽油,点着火,用飞机上替换下来的灭火瓶进行乘务员灭火训练;利用拆卸下来的旧飞机座椅组装成自制的模拟教室;我们用小皮球讲授心脏体外按压,让新乘务员体会按压的感觉;我们自画客舱平面图、厨房配电板等用于教学。我们自编机上中英文广播词和中英文机上对话;结合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编写工作程序手册等。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乘务员听起来可能觉得不可想象,甚至有些可笑,但是我们就是这样地执着。

徐树娜在中国民航十佳女职工表彰会领奖后留影

  上了航班,心里只有旅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带队执行急、难、险运输任务和重要专包机任务。我曾经担任过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夫人一行的专机乘务长,执行过德国前总理科尔的专机任务,以及我国中央领导人的专包机任务等。曾在民航第一次开展"旅客话民航"评比活动中带队接受民航空中服务质量检查,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航班中多次抢救急重病的旅客,多次处理航班中的险情。一次在执行广州的航班中飞机在滑行期间,接到机长的通知货舱发出火警,要求乘务组迅速检查客舱是否有烟味,乘务组立刻采取措施,合理分工,监控客舱每个区域,保持信息通畅。再次接到机长要求所有旅客不许带行李迅速离开飞机的指令时,乘务组立刻启动客舱应急撤离程序,组织旅客迅速离开飞机,不到一分钟撤离了全飞机的旅客,没有出现一起受伤事件,成功的化险为夷。还有一次在执行夜航紧急调机运送一名严重疾病的外国客人到香港急救,当时的飞机没有特别的担架位,病人就只能放在三个连接的座位上,航行中我们积极配合护士精心的照顾病人,在飞机下降着陆时,乘务员只能是手举着点滴瓶蹲在座椅前护着避免病人滑落到地板上。在"非典"期间,我们率先带队到重点疫情爆发区执行航班任务,在航班中有发热旅客,总是不顾安危,自己上前去询问。在"5.12"大地震发生期间,更是主动请缨,身先士卒。地震当天,率先带组执行上海通宵调机任务,直至第二天凌晨,在回家休息2、3个小时后,又重新返回到工作岗位,坚守在生产第一线。我们就是这样坚守着责任和使命,表现出了高度的职业素养。

徐树娜最后一班飞行后留影

  32年漫漫的人生路,我们用青春、美丽、真诚和热情抒发了对这片蓝天的情怀和热爱,履行了我们这一代乘务员应该履行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无怨无悔。我们这一代空中乘务员又是幸运的,我们见证和参与了民航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看到了今天民航事业、乘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看到了一所所现代化的乘务员训练中心把一批又一批怀揣蓝天梦想的少男少女送上蓝天,去传承老一辈乘务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愿国航明天更加美好

  今天我们早已从一个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女性。对蓝天、对乘务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依旧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增添了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我们当中有的已成为部门领导、高级经理、高级主任乘务长、乘务技师等。我也获得了中国民航局"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民航"十佳女职工"的光荣称号。我从事了一份平凡的工作,做了我应该做的,组织上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从心里由衷地感激,我想这些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应该属于我们这一代中国民航的空中乘务员。同时,我也成为了妻子和母亲。是民航这个大家庭培养了我,是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能施展女性柔美、母亲的坚强和博大胸怀的大舞台。也许对于家庭来说,作为妻子,作为母亲,作为儿女多了一些遗憾和亏欠,而家人却为我做得更多,照顾得更多,牵挂得更多。但是我认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全然接受了它的全部。随着飞机轻轻的一次着陆我将完成我的历史使命告别这片我热爱的蓝天,但我的心将永远牵挂着我为之付出了青春年华的蓝天事业。祝愿我们的乘务事业发展得更加完善、壮大!祝愿我们的国航明天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徐飞
相关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