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
前奏
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发动机部那白色大楼前的梧桐树上,蝉鸣透着闷热,中午的阳光直愣愣地刺人的眼,我踏进汤启林的"小车间",心里顿时清凉了许多。
这是汤启林的领地——附件齿轮箱装配车间,15平方左右,纤尘不染,屋子中间是个大工作台,白色绵纸上清清楚楚摆放着待装配零件,端正得像钢琴上的黑白键盘,面对着与它相对的另一个小操作台上的APU131-9A齿轮箱壳,让人莫名地期待一首天衣无缝的乐曲。靠门的右边是一个稍小的工作台和操作台,摆放着APU129型待装配零件和机壳。左右靠墙各一排蓝色工具架,架子上是按着编号排列的十几个黄色加盖零件盒,各式各样的小工具镶嵌在白色泡沫板上,像一双一双安静的眼睛,清澈明亮。带着白手套的汤师傅站在大工作台前翻看工艺手册,抬头看见我,思索的表情现出一些疑惑,知道我的来意后,他就很爽快地邀请我坐在窗下的黑色椅子上,我也正好可以近距离观察他。

琴师
大名鼎鼎的汤启林,人称汤师傅,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发动机部附件齿轮箱装配工,从事发动机修理和装配已经35年,获得名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安全先进个人”、“党员示范岗位”、“老黄牛”……人如其名,他的黑头发一丝不乱,深蓝色工作服保持刚熨烫过的样子,笑容清爽,语言活泼,我笑称他比实际年龄起码小15岁,他乐呵呵地坐下,说起自己的从业经历,就像电影胶片一样历历在目。公制发动机修理和装配33年,英制发动机APU齿轮箱装配2年,无一质量差错,无一用户投诉。2年前,汤师傅通过了电大自学毕业考试,1年前,汤师傅拿到了基础执照。"我对发动机一往情深,从我手里出去的每一个齿轮箱都应该而且必须是完美无缺的。"是的,这样一丝不乱的环境里,是应该产出无可挑剔的精品的。

调音
APU是飞机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承载所有附件传动,齿轮箱的润滑方式有泼油式和注油式两种,针孔状的出油喷嘴像头发丝一样细,有直线形、弯管形两种,支持齿轮每分钟4万转,所以喷嘴万万不可堵塞。汤师傅最看重这小小的喷嘴,上一道工序要求是"保持油路畅通",也就是说这些零件送到汤师傅手里,就是油路畅通的合格待装配件,汤师傅要做的是按照工艺要求"注油检查",怎么检查?工艺没有要求,但汤师傅有三个绝招:直线形喷嘴用吹尘器检查,以脸颊感知风的力度,顺便也可以吹尽可能残存的粉尘;弯管形喷嘴用针管注油检查,中号针管内装滑油,注入喷嘴一头,少顷,另一头就有清亮的滑油溢出;齿轮箱滑油口及管道也用针管注油检查。三招下来,所有的油路都在汤师傅心里变得通畅明亮,没有一丝障碍。
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131-9A和131-9B型齿轮箱的注油口凸起于机匣平面,无法平放,势必影响装配精度。汤师傅小小改动了操作台,平面挖掉一个长方块,正好放进注油口,机匣立刻平整放置,齿轮箱背面有13个螺纹,为了保护它们不受损坏,汤师傅又在齿轮箱背面加装了3个支撑柱,这样无论正反装配时,都可以让所有部件安然无恙。这样的装配过程应该是像清泉一样流畅吧?汤师傅微笑着展示他的作品,慈爱中蕴含严厉,净爽中体现谨慎。

定位
确实,谨慎是汤师傅一贯坚守的工作态度。汤师傅的工作台上有两份资料:全英文厂家工艺、中英文自编工作单。尽管已经装配过几十台齿轮箱了,但每当站到工作台前,汤师傅的两份资料永远都是唯一标准。100多个零件,都有件号,装配开始,汤师傅首先翻看工作单,确认装配零件、步骤和要求,然后翻看IPC手册,清点确认零件,再对照CMM手册,明确装配步骤、技术要求,才开始按工步装配。这三个步骤,汤师傅从来都不会省略,也从来不会想到去省略。技术精湛的老师傅通常容易犯一个错误是——凭经验和印象操作。这个错误恰恰是致命的,是安全的大敌,而汤师傅似乎又是最有理由和可能犯这个错误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汤师傅从1976年参加工作到2009年底,一直从事公制发动机修理和装配。相对于英制发动机,公制发动机皮实、工艺要求粗糙,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工艺,全凭师傅教,自己摸索,所有零件都敢自己琢磨着修,虽然故障率稍高,但不会影响安全使用。转变到英制发动机装配是一个质的改变,汤师傅的适应诀窍是八个字:完全执行,绝不走样。他严肃地对我说:关键不是手艺,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能用老观念做新工作,要有从头开始的勇气和信心,要有甘当小学生的谦虚和奋进,我年龄最大,两年下来,看英文工艺都没有问题了。
看汤师傅装配齿轮箱,就像看一位诗人在构思作品。这是属于他的天地,他装配一个小齿轮,会配备3个相同的金属垫圈,用卡尺量定间隙,按照工艺要求的数据加装垫圈,再进行调节,有时候只加装1个垫圈,最多加装3个垫圈,每一次加装后都按照工艺要求重新测量,所有数据必须完全一致,这样的精细和完整,在每一个步骤累计、升华,直到圆满。

协奏
汤师傅的白手套永远雪白,工作台永远干干净净,工具架一尘不染,机壳上的螺钉盖着清一色的保护罩,齿轮上是盖的是专用的红色搭布,老式的绿色玻璃窗就是镜子,汤师傅说“我这人吧,就这习惯,环境不求宽敞舒适,但必须整洁清爽。车间把我的这里弄成"党员示范岗位",开展模板复制,让我传帮带,那没问题,其实呀,很简单,一句话:东西用了就还原,边做工作边打扫。我这现场看不到一个零碎东西,大件工具都用白丝布盖好,椅子不坐了,肯定放在窗户下面,不锈钢的转椅腿能照见人影。我就觉得这样舒坦,心情愉快。你说谁没个烦恼事?就算是有,一走进工作场所,眼睛里没有繁杂的东西,心里自然就平静了,干起活来就不浮躁,就愉快,也是享受啊!
我这里就从来没有丢过一样工具,怎么能丢呢?每个工具都有自己的量身定做的"窝",大小深浅都不一样,你拿走了,不在手上,就在"窝"里,丢不了,就算我这屋子黑灯瞎火,我也能"看"到我要用的工具在哪里,一摸准在。这是最基本的,所以,走到任何一个工序旁,看到东西摆放不规范的,就想说,就想管,工具随用随扔,就会越用越多,越多越乱,结果是肯定出错。
然后,就是不要抱着老观念不放,公制发动机再辉煌都成浮云,转变要快,思想要新,心思要细,坚持学习,追求完美。”
说着,他拉开抽屉式工具箱,居然是黑色泡沫底,见所未见。我惊叹,他得意地说:“整洁之外,还要讲究个美感不是?黑色泡沫底放工具,不容易显出脏污,又不反光,正好,这是我的废物利用。瞧,我改装的零件箱,是公制发动机转移时要扔掉的,我给留下来,重新刷漆,加个盖,编上号,贴上零件照片,1号零件箱到10号零件箱,每号2个,按照顺序重叠着放,就是看着顺眼、美观。工具架马上要挂帘子了,我就要求两个架子用一个色的帘子,和其他车间的帘子都统一颜色,不要乱,要不多难看。安全、质量那是结果,整洁美观就是基础,谁说机务就一定脏乱差?养成好习惯,工作生活都受用。”
一个小伙子抱着零件箱走进来,干净精神。汤师傅说,我现在带了一个徒弟,他也会像我一样,装配出的齿轮箱要能唱歌,一个音都错不了,不仅好用,还有美的意境。
余韵
临走时,汤师傅笑着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我们企业从1971年建立发动机修理生产线开始,一直到我退休为止,半个世纪的发动机发展过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收集起来,写一本备忘录。我对发动机有太深的感情,我希望它一代一代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