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最高震级为里氏7.1级地震,灾区通信全部中断,灾区人民与外界一度失去联系。灾区公路交通受阻,机场联系不上,灾区情况不明,人员生死未卜。得知玉树发生地震时,青海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主任史一兵正好在西宁机场值班,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和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机场在大灾面前的重要性,立刻跑上塔台,一面密切留意着救援动态,一面随时准备听候救援指令。8时50分甘肃空管分局利用短波电台与玉树机场建立联系,得到玉树受灾情况后,他第一时间将玉树灾情向有关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各驻场单位进行了通报,为青海民航各单位及时掌握玉树机场灾情,科学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争取到了最为难得宝贵的时间。
危急时刻 沉着应战
在掌握玉树机场第一手灾情资料后,青海空管分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同时成立了以分局局长张兴皓为组长的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管制、设备、气象、后勤等四个保障组,并明确了各自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同时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史一兵立即从管制运行部挑选精兵强组成抗震救灾支援小组,随时待命,同时,他立即组织管制员研究玉树机场细则和管制程序,为随时驰援玉树做好准备。同时组织航行情报人员迅速了解分析西宁机场和玉树机场空中运输航行情报资料,为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空中生命大营救做好准备。


14日10时25分,接到玉树机场可以正常保障飞行后,管制运行部立即派一名管制人员随同青海空管分局第一批援助人员——通信人员一名、气象人员两名,共四名业务骨干,携带专业设备和相关应急救援设施,乘坐14时15分由东方航空公司派出的第一架救援飞机从西宁机场起飞,15时22分抵达玉树机场后,援助人员冒着持续不断的强烈余震,顶着每秒25米的烈烈狂风,克服高原缺氧所带来的身体不适,立即投入战斗。管制驰援人员接管了玉树机场塔台,立刻研究玉树机场细则和管制程序,根据不断传来的飞行计划,制定保障措施,并主动与原本在塔台的玉树机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一面了解现阶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一面努力使大家恢复冷静,组织大家有序开展飞行保障工作。
铁血男儿 临危受命
14日下午,随着第一架飞往玉树的救援飞机从西宁机场起飞,西宁机场航班量开始直线上升,管制压力骤增,史一兵一直留守在西宁机场塔台上指挥,与年轻的管制员们并肩作战。4月15日,由于玉树救援飞行不断增多,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为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救灾飞行提供强有力的空管保障,史一兵接到上级领导指示后,来不及与妻子和女儿道别,动身驰援玉树。到达玉树机场后,他来不及休整,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在塔台管制室,他合理安排管制席位,科学安排值班力量,密切关注飞行动态,研究停机位使用方案,全天候呆在塔台,指挥飞行保障工作。


玉树机场只有120米×120米的民用停机坪和跑道西端60米×200米的空军临时停机坪,两个停机坪当时最多只能同时停放4架飞机,这些有限保障条件给抗震救灾飞行保障带来很大的压力。史一兵通过协调机务和空军,以先到后走,后到先走的方式,在军用机位60米×200米的机坪上,安排IL-76军用运输机停放,有效提高了抗震救灾飞行日保障架次,确保了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平稳、安全运行。
自玉树地震发生,4月14日当天便保障飞行14架次,15日保障飞行44架次,16日保障飞行48架次。从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至5月7日24时止,青海空管分局玉树机场抗震救灾现场支援小组共保障救灾飞行498架次,其中民航256架次,军航242架次。然而玉树机场在地震发生前每周航班量却仅有3架次。


科学管理 指挥有序
作为青海空管分局玉树抗震救灾现场支援小组组长,史一兵积极组织协调管制、机务、气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各部门之间配合的快速、及时、有效。高原天气多变,一天中阳光高照,阴云密布,雷雨闪电,冰雹扬沙及大风常有发生,史一兵要求管制员随时和气象预报部门沟通,掌握天气发展趋势,不间断向机组报告天气情况和移动趋势,双方紧密配合,全力让承载着救灾人员和物资的飞机安全落地。面对大流量的救灾飞行,机场塔台忙的不可开交,连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史一兵只好叫大家控制饮水量。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史一兵还要带领塔台团队忍受余震的侵扰。在4月15日的一次余震中,先是传来一声闷响,随后地面上下抖动,接着左右晃动,当时管制员正在指挥飞机下降高度,面对塔台强烈的摆动,史一兵大喊一声:"坚持住,不要乱"。管制员听到史一兵的话后,及时恢复冷静,紧握话筒,扶着塔台桌,继续指挥,飞机终于平稳的降落在跑道上。
在专机和重要飞行保障工作中,由于保障专机和救灾飞行同时进行,使得玉树机场原本紧张的空域再一次需要紧急调配,加上玉树气象条件复杂,给专机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史一兵与驻场各单位深入研究,不断模拟各种可能出现情况,与军方和航空公司进行协调,全力做好停机位的最佳使用方案,一条条信息汇集到了一起,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管制指挥方案,并根据专机不同时间进行有序调整,从而圆满完成了国家领导人专机和重要飞行的保障任务。
由于玉树机场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加之外界对玉树震区的高度关注,不断有新闻媒体上到塔台进行采访拍照,加上军方和航空公司非常关心飞行动态,直接派人上塔台进行询问,不大的塔台常常挤满了人。史一兵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担忧,于是开始负责起维护塔台的工作秩序,对与工作无关的人员,他会耐心解释并请下塔台,确保管制指挥的安静氛围。
在玉树的时间里,由于机场地方小,从各单位来玉树进行帮扶工作的人员多,床铺十分紧缺,史一兵和管制员们每天都一起在情报室打地铺休息,小小的一个情报室里挤满了人。玉树的夜晚非常寒冷,史一兵就把军大衣也盖在身上取暖。每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他非常疲惫,高海拔又让他无法熟睡,虽然休息不好,但他每天仍坚持早起,送走最早的第一个航班,晚上又坚持看到最后一个航班安全落地。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组员,为组员们树立了榜样,为大家鼓舞了士气。在晚上抗震救灾飞行保障工作结束后,史一兵还经常组织组员开会,了解大家工作、思想情况,并主动询问大家的生活、身体情况,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他想法设法的为大家添置被褥和洗漱用具等生活用品,并对年轻同志关爱有加。有床位时,他让给年轻人去休息,有床垫时,他让给年轻同志去用;得知组员出现身体不适时,他火速联系青海空管分局购买药品,及时缓解了组员的病情。
史一兵工作严谨,不拘言笑。生活中的他尊敬父母,爱护家人,经常与年轻的管制员打成一片。他的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大局意识强,工作中又充满激情,是一位真正的平凡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