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线人物>往期回顾
无偿献血的东航西安机务们
来源: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2011-06-13 14:16:00

无偿献血的员工们手持血液中心赠送的“血宝”毛绒纪念品

  这是一项令人感动、为人尊敬的社会公益活动,更是一项不同于其他公益活动的无私奉献行为,无偿献血活动本身所表露出的精神,不仅是时代特征的体现,而且更需要参与者本身的心态、涵养、能力与素质。"志愿、自发、无偿、义务"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者精神,这种精神,由无偿献血活动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含义,体现出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

  "大责无界,大爱无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西安维修基地(简称"西安维修基地")就有着这样一群机务员工,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热心公益,常年如一日,积极参与并宣传着无偿献血公益行为,通过行动认知自我,感召他人,传递爱心,服务社会,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东航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武明珠接收陕西电视台记者采访

  【镜头一】学雷锋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

  在东航西安维修基地,常年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不仅仅有青年员工,更有许多老同志。他们与年轻人一样,或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到血站、挽起袖口,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并向身边的同事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成为加入进来,成为自愿献血者。

邓季宁书记激动地拿起自己捐献的两个单位治疗量的血小板

  东航西安维修基地航线维修部党总支书记邓季宁,就是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中年人。前不久以来,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先后出现血库库存紧张的情况,为支援医疗工作正常开展,奉献爱心,邓季宁书记主动与西安市中心血站取得联系,以民间召集的形式向员工发出倡议,在他的发起号召下,2010年12月31日,东航西安维修基地15名员工自发来到西安市中心血站,开展"送别2010,迎接2011"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接新年元旦活动。

  邓季宁书记仅在2010年就参与无偿献血5次,累计捐献了10个治疗量单位的血小板。西北民航电视台记者采访邓季宁书记的无偿献血举动时,他是这样说的:"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大家学习雷锋精神。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作为一个时代的偶像,雷锋精神被一些人看作是已经过时了的精神。但在我们东航西安机务员工们的心里,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东航员工的行动让这种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含义。"邓季宁的话语,不仅道出了常年参与无偿献血社会公益活动的东航西安维修基地员工们的心声,也阐述出了"爱在东航"社会公益活动的内涵与意义。

  无独有偶,东航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调研员吕德福、乔建业都是年近55岁的老同志,他们也是东航西安维修基地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年龄最高的老同志。当笔者问及他们的献血感受时,老吕、老乔的话语平淡而感人:"我们的年龄是次要的,但多一个人参与,可能多的,就是一个生命的存在。这项活动,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认同。"

东航西安维修基地生产支援部员工卞家周正在进行机采血小板

  【镜头二】友情,源于献血台前共有的雷锋精神

  在东航西安维修基地,很多员工将无偿献血比作是"学雷锋",他们这样说,并非自诩,而是对"学雷锋"这简单的三个字,有着自身深刻的理解与认同。马小兵、程剑、卞家周、王宇、梁建红等青年员工,便是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机务员工献血队伍里的"常客"。这些员工,在工作中来自不同部门,是同事;在生活中都喜好羽毛球运动,是球友;现在,他们又都自愿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是青年志愿者。

  东航西安维修基地组织的多次无偿献血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们几人活跃的身影。他们对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不仅自身积极参与,而且在本单位范围内广为宣传。

  在这些青年志愿者的感召带领下,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机务员工献血者队伍在逐渐扩大,一次比一次活动参与的人数在增多。而更为难得的是,在许多人心头脑海里常年所固有的对无偿献血公益行为的反感、迷信、恐惧和误解等心理障碍,正因这些青年志愿者的宣传而得到改变。

  观念上的冰封开河,感知上的认识普及,使一些对无偿献血原本抱有反对态度的员工,慢慢开始接受,再到对自愿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理解和尊敬,最终挽起自身的衣袖,参与到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来。这不仅是一种观念认知的改变,更成为一种精神。

  人常说:血浓于水。而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机务员工们的友情,已全然超越了工作与生活,也来源于献血台前了。我们毋庸置疑雷锋精神是否已经过时,因为值得欣慰的是,有一群像东航西安维修基地员工们这样的崇尚雷锋精神的"时代先锋",正在感染和激励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雷锋的队伍。

  据笔者了解,在东航西安维修基地,坚持常年如一日无偿献血的员工有很多。他们将践行雷锋精神的行动超越了3月5日这一简单时间的束缚,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展现着当代青年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风尚。笔者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40多年来,他被当作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被人们纪念和学习着。

员工程方15年来坚持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至今已累计献血25400毫升

  【镜头三】25400毫升,数字超越了时间与意义

  位于西安市朱雀大街407号的陕西省中心血站西安市血液中心的二楼,楼梯口正对面的墙上张贴着一张无偿献血者光荣榜。从这份光荣榜上,笔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程方。程方是东航西安维修基地的一名普通员工,他不仅是最早参与无偿献血的东航西安机务员工之一,更是在西安颇有名气的一位无偿献血公益志愿者。16年来,程方坚持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至今已累计献血25400毫升。

  25400毫升,这是程方已捐献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8个成人周身的全部血量,在他的身上,这数字已经被坚持的行动所取代,超越了时间与意义。程方开始参与无偿献血的时间很早,初次献血大约是在1994年冬天。他不仅经常参加无偿献血,而且热爱并参与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的骨髓移植公益活动,积极为白血病患者治疗康复而奔走。

  2009年,宁波的一位25岁的东航机务同事因患白血病住进了上海瑞金医院接受治疗。单位号召员工献爱心捐款为他进行骨髓移植,程方拿出了1000元,这基本上是他一个月基础工资的全部。有人不解,问程方为什么这么做?程方只是淡淡地说:"相对于生命的价值,金钱的多少顿时显得渺小。多少年来,我一直为有关血液的公益事业而服务和奔走,发生在身边的这样的事,又怎能让我无动于衷呢?"

  "这么做图什么?"不止一个人这样问过程方。笔者知道,对于他来说,参与此项活动没有什么原因,也不图任何回报。无偿献血之于程方,是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场景,并已深深地熔铸在他个人的热血里,变成一种生活本应由的片段和习惯。程方说:"我只是觉得无偿献血似乎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和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过上一段时间,自己就应该去做、去完成。什么时候是个终点,或是停止的时刻,很难说清楚。我想,自己累计献血总量可能也会达到3万毫升乃至更多。这些数据本身可能是空虚的,但在空虚的数据背后,只要是一个个濒危生命的重生,那么,一切就都有了结果,也有了意义。"

  程方很平静地面对着自己的所作所为,笔者了解到,作为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最早参与无偿献血的员工,程方对其身边同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那一次次那扎在胳膊上的比火柴棒还要粗的针头,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勇敢面对。而从那针头中汩汩流出的,是生命跳动的红色,诠释着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机务员工们对生活的向往、热爱和对生命的理解、赞叹。

  据悉,仅2010年,东航西安维修基地就先后组织开展过3.5"学雷锋日"、4.21"玉树抗震救灾"及6.14"世界献血者日"、支援甘肃舟曲伤员救助、喜迎2011年元旦等五次集体无偿献血"爱在东航"社会公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参与近百人次,捐血总量达万余毫升。

  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工人报、西北民航电视台等多家地方媒体对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机务员工无偿献血公益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递爱心、服务社会"的"爱在东航"公益活动精神,表现出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机务员工们"志愿、自发、无偿、义务"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志愿者精神,而且对内凝聚了员工士气,对外展示出国企形象,彰显出东航机务员工的爱心和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这就是东航西安维修基地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纪念雷锋,是在弘扬美德和重视社会道德观念;他们学习雷锋,更是在勇于承担责任,在新时代倡导朴素而高尚的美德。东航西安维修基地机务员工长期开展"爱在东航"无偿献血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展现出东航负责任的大型国企形象,更是对东航"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核心理念目标的实际阐述与最好解读。

责任编辑:徐飞
相关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