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实习生葛畅 报道:近日,国家首批、中国民航领域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零碳楼”)在上海正式亮相并投入运营。该项目由东航资产旗下上海云锦智慧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聚力打造,建筑面积达1444.23平方米,从建设到投用仅历时8个月,以“能源自给自足、降碳率100%”的硬核表现,成为民航建筑低耗高效运营的标杆样本。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这一项目作为东航资产绿色转型的全新探索,将为零碳技术在机场航站楼、机库等民航基础设施中的推广应用积累实践经验。
这座零碳楼以自主研发的“光储直柔”微电网系统为核心,打通能源生产、储存、分配全链条,将建筑本体转化成清洁能源生产载体。其屋顶铺设244块单晶硅太阳能组件,覆盖面积达577.92平方米,年发电量超11万度;外墙采用自主专利的光伏玻璃幕墙,26块组件构成兼具美观与实用功能的“发电皮肤”,总功率达2928W,为建筑能源结构优化提供新路径。为保障能源持续供应,楼宇配套的光储直柔系统储能柜如同“巨型充电宝”,在阴雨、夜间等发电不足的时段自动补能,实现绿色电力100%自产自消。系统核心“电能路由器”亦可实时监测能源数据、优化调度能源流向,让能源管控更加透明。
零碳楼的绿色建材覆盖率超70%,通过三大健康系统,为员工带来“四季如春”的办公体验。装配式声学超构隔墙,既解决传统建筑“隔音差”的痛点,又大幅提升模块化安装效率和材料复用回收率;智慧“五恒”空调系统,将温湿度调控精度提升50%,实现“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智”五重享受;空中花园引入雾森智能系统与精准灌溉技术,每10分钟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上传至云端,让科技与自然深度融合。
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自主研发的“睿瓴云”能源管控平台,是零碳楼适配绿色智慧化要求的核心,拥有“发、储、用、管、算”一体化的数据闭环。在运维阶段,该平台实时监测发电、储能、用能数据,精准预测用电高峰,确保“用能成本最优+绿电收益最大化”。目前,“睿瓴云”已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基地、东航上海虹桥维修基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等项目中落地应用,覆盖工程建设、机库运维与能源管理多元场景。其中,浦东四期机库的光储充新能源设施建设项目可铺设光伏面积达68481平方米,25年平均年发电量约588.99万千瓦时,配置储能系统可进行光伏余电存储与用电峰谷智能调配,最大程度提升绿电就地消纳水平。
凭借硬核的技术实力,零碳楼已成功斩获国家首批零碳建筑认证,并入选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工程。东航资产云锦智建研究院副院长尚哲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睿瓴云’平台为1.0版本,正基于零碳楼的实际运行数据持续优化。未来,随着浦东机库等项目数据接入,平台的分析预测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民航领域用能管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