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雪 报道:八一军旗飘扬之际,在东方航空的万米高空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曾身着军装,守护家国安宁;如今换上东航蓝,将军营淬炼的忠诚与担当,融入每一次航班的平安起降。张亚涛、张运超、范宇翔,三位从军营走向云端的老兵,用行动诠释着 “退伍不褪色” 的深刻内涵,在蓝天之上续写着忠诚的誓言。
从仪仗红毯到客舱通道——张亚涛:正步踏出的忠诚
18岁入伍,成为军委直属空军参谋部警卫员,后因表现优异选入仪仗队,张亚涛的八年军旅,是在严苛训练与重大任务中度过的。警卫营里,24小时待命,寒冬深夜巡逻、盛夏烈日站岗,哨位就是战位;仪仗队中,为达到“踢腿生风、落地砸坑” 的标准,每天负重踢正步上万次,枪械操练到手掌磨出血泡。

2023 年退伍后,“守护”的信念让他选择加入东航厦门分公司保卫部(空保部),成为航空安全员。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民航安全规章的细密、客舱环境的多变都是新课题。他用军队 “啃硬骨头”的精神,抄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重点条款,结合案例反复琢磨,顺利通关。
首次执行航班任务时,飞机刚起飞,一名头等舱旅客解开安全带起身移动,他立刻制止并了解情况,协同乘务组做好预案,避免了潜在危险。如今飞行近900小时,他用“仪仗兵”的观察力从旅客微表情、行李摆放判断风险,用“警卫员”的敏捷性坚持“5秒内控制目标”的实战标准,将“作战标准”融入客舱安全的每一个细节。
从深蓝战舰到云端防线——张运超:浪花白熔铸的坚守
晨曦中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张运超的身影在客舱内穿梭,指尖探入座椅缝隙的精准,目光扫过行李架的锐利,带着八年海军生涯的印记。2015年,高中毕业后的他怀揣报国梦投身国防,在被誉为“士官第一校”的海军士官学校磨砺意志,毕业后奔赴辽东湾海域,与惊涛骇浪为伴。

一次重大演训中,战舰在狂风巨浪中前行,故障警报骤然响起,已鏖战36小时的张运超与战友凭借千百次演练的协同,闪电般锁定故障并成功处置。“战位即吾家,使命大过天”的信念,从此刻入骨髓。
2023年,带着“四有优秀军人”荣光的他加入东航厦门分公司保卫部(空保部)。体能训练场总有他挥汗如雨的身影。他将军人的警觉融入客舱安全,一次航前,他敏锐发现航食中隐蔽的异常反光,排查确认是危险品,随即将隐患消除,做到”发现即清零“。面对旅客因行李摆放问题产生争执激动对峙时,他沉稳介入,用在部队磨砺的沟通智慧平息风波。
从浪花白到东航蓝,张运超的岗位变了,守护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从抗洪堤坝到万米高空——范宇翔:军魂绿浸染的担当
中部战区陆军服役的两年,是范宇翔生命中深刻的淬炼。2023年7月,天津大清河系水位暴涨,他与战友星夜奔赴静海区,在革命桥两侧堤坝上昼夜巡堤。雨水浸透迷彩服,雨靴陷在泥泞中,每一次俯身检查渗水点、探查管涌,都是与风险的无声对峙。作为党员先锋突击队成员,他在央视镜头前展现的坚定,诠释了“守护”的分量。
同年,他加入东航厦门分公司保卫部(空保部),从陆军战士转变为航空安全员。航前检查执勤器械,如同当年擦拭武器;客舱巡视时,锐利目光扫过角落,那是抗洪巡堤练就的警觉。一次航班上,他察觉一名旅客神色异常、举止紧张,在对方情绪失控时,他凭借过硬心理素质和处置能力,协同机组稳妥控制局面。

(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提供)
从仪仗红毯到深蓝海疆,从抗洪堤坝到云端客舱,张亚涛、张运超、范宇翔三位“东航老兵”,用不同的军旅经历,在民航岗位上写下同样的忠诚。他们的 “军魂绿” 浸染了东航蓝,成为守护蓝天的坚实底色。八一军旗辉映下,他们岗位虽易,军魂如钢;阵地虽迁,使命如山,在万米高空继续书写着永不褪色的忠诚誓言。(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