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杨考 报道:今年前三季度,民航全行业保障享受“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高品质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的旅客已达到209.87万人(换算旅客运输量统计口径约420万人次),延续了上半年高速增长态势。结合暑运、航文旅融合等出行热点,国内通程航班已成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国家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国内通程航班业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整体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国内通程航班备案数量达6.89万组,月均通程航班执行量、旅客量和行李运输量分别为7.22万班、23.32万人和12.15万件,同比2024年分别增长1.99倍、1.67倍和1.74倍;新增城市对3433组;累计通达机场220个,占国内运输机场总量的83%。东航、南航、国航通程旅客量及通程航班执行量均位于国内航司前三位。其中国航三季度新增国内通程航班备案量超1万班,同比增长177%。2025年前三季度通程旅客量排名前五的航空公司依次为东航、南航、国航、四川航、厦门航;排名前五的机场依次为乌鲁木齐、北京大兴、昆明、西安、广州。

国内通程航班月度保障情况
跨航司通程航班服务范围持续扩大。2025年三季度全行业共保障跨航司通程旅客14万人,较二季度增长22%。华夏航、川航、海航系等航司或航司集团发挥跨航司合作和保障优势,不断拓展跨航司服务合作站点,形成航司协同发展和差异化经营新模式。此外,开展跨航司通程合作对中小航司完善航线网络、“引流”通程旅客效果显著。成都航基于联运协议基础,联合川航、西藏航、长龙航、华夏航、厦航等航司开通跨航司通程服务,跨航司通程旅客量较二季度增长23倍,带动成都航通程旅客量排名提升13位。
枢纽机场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北京、西安、乌鲁木齐、成都、广州、重庆等枢纽机场以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中转保障能力,积极构建国内通程航班。大兴机场依托自身航线网络布局和中转服务优势,今年以来保障在大兴机场中转的通程旅客10.42万人,位居国内机场首位。重庆机场牵头组织协调驻场航司、地服单位建立工作协同机制,优化旅客中转保障流程,丰富中转产品权益,成效显著。三季度在重庆机场中转的通程旅客占重庆机场通程旅客总量比例达到47.94%,较上半年增长约15个百分点。
通程旅客出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2025年8月,在民航局运输司指导下,民航局清算中心联合中航信,在第四届支线航空发展大会正式发布通程中转逾重托运行李“一次支付、实时清分、全程保障”新模式,解决通程和中转逾重行李全流程直挂难题,提升旅客服务体验和企业资金清算效率。近日,清算中心会同中航信完成系统逾重行李费用结算规则维护功能优化,实现航段自由匹配、中转旅客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航司、机场系统操作便利性。行业积极响应,已有16家国内航空公司、42家国内机场加入中转逾重行李新模式。随着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广,将有效提升民航中转旅客出行便利化水平。
航文旅融合赋能通程品牌推广。今年以来,通程航班线上线下标识已在18家航空公司、163家机场、6家航空销售网络平台落地,旅客感知度不断提升。结合标识推广,清算中心设计制作通程航班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并积极参加民航科教创新展、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航文旅”展会等大型展览活动,向公众普及通程航班服务,让更多的旅客了解、认同国内通程航班,主动选择国内通程航班出行。

国内通程航班服务参与“航文旅”展会,展台人头攒动

展会工作人员向公众介绍通程航班服务权益
下一步,清算中心将认真落实民航局党组工作部署,在民航局运输司指导下,会同全行业纵深推进“干支通、全网联”,推动国内通程航班业务提质增效,助力构建“全国民航一张网”,充分发挥民航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落实。(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