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报道:近日,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专家刘宇辉荣获“大国工匠”称号。

作为中国首个飞机“云端听诊”方案——南航天瞳系统的开创者,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29年如一日,他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为中国民航产业腾飞插上科技之翼。
打破飞机技术垄断
上世纪末,国内航空业快速发展,但飞机远程实时监控技术被垄断,服务费用高昂,关键技术更是无从获取。
面对困境,扎根广东、敢为人先的南航决定自主研发。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刘宇辉毅然接下重任,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没有任何借鉴经验,设计研发在艰难中起步。刘宇辉和团队成员日夜奋战,反复测试、攻坚克难,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靠着这样一股韧劲,2001年,南航“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南航天瞳系统”原型)基本完成;200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取得民航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国内行业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图片均由南航提供)
助圆大飞机之梦
走进“刘宇辉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总能看见他戴着黑框眼镜,专注地分析数据。刘宇辉不仅是技术攻坚的带头人,更是年轻工程师的引路人。他常说:“技术会迭代,但匠心需要传承。”如今的天瞳系统经过升级,如同给万米高空的飞机戴上“健康手环”,可以提前预警故障,实现“未病先治”,大幅提升飞机安全与维修效率。
但刘宇辉的心中还装着更大的梦想——中国的大飞机。2010年,商飞工程师前来交流,刘宇辉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历时两年,南航向商飞团队开放技术,共同形成40余万字专著,助力商飞飞机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的诞生。
当南航陆续迎来C909、C919时,他和团队快速开发出适配的监控模型,为国产大飞机默默护航。他们的代码里,承载着沉甸甸的“家国重量”。
走在无尽长征路上
9月3日,应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后,刘宇辉更感使命重大。“在仪式上,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工作,别空想,往前冲!”这位大国工匠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无数劳动者的心声。
29年过去了,从青涩工程师成长为大国工匠,刘宇辉说:“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长征路,必须不断追赶新技术、积累新储备。即便未来交出接力棒,我的团队也将带着这份匠心,坚定地走下去。”(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