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8年即将到来之际,各媒体都在盘点年度热词。其中,“空中WiFi”成为民航年度热词之一。
今年,“空中WiFi”在各方推进下成绩不凡,让我们盘点一下一年来“空中WiFi”的发展成果。
1、中国空中WiFi飞机超过100架
截止到2017年4季度,国内飞机安装有基于Ku卫星的机上互联网系统的,超过了100架,机上互联网覆盖率约为3%(2017年预计中国民航总机队规模约3200架)。100多架空中WiFi飞机中,有73架来自东航的宽体机。换句话说,中国的空中WiFi目前仍然处于试点萌芽阶段。
但令人欣喜的是,国内空中WiFi进击的步伐越来愈快。绝大部分航空公司意识到机上互联网的至关重要,开始积极启动项目、提前谋划升级。南航、国航、厦航、海航等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均已经从原先的局域网(内网)升级到Ku卫星机上互联网。
以Ku卫星网络的带宽能力和价格,基本可以配合机上互联网的试点和小量体验。考虑到未来全舱乘客的WiFi接入,进一步挖据商业价值,2018年更多航空公司则需要寻求更高技术手段。
2、Ka高通量卫星商用就绪
按照现有技术手段,空中WiFi的实现,大多是通过机载卫星通信来进行互联网接入。在客舱这个像房间一样受限密闭空间中,超过一百位甚至数百位“住客”在使用WiFi,这就使得互联网出口带宽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运营商搭建出来的卫星通道究竟是LTE?还是GPRS?
2017年,中国首颗高通量卫星(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浮出水面。4月12日,中星16号(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容量20Gbps,可覆盖中国大部分区域。根据主办方中国卫通在9月份的首届机上互联网高峰论坛上的介绍,每架基于Ka卫星的空中WiFi飞机,都将拥有超过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乘客体验可直接对标地面4G LTE。这将大大解决现有Ku实验网空中接入带宽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对航空公司而言,Ka流量成本仅为传统Ku的1/5甚至更低,更有利于空中WiFi的规模运营、持续运营。
Ka卫星商用准备就绪,为机上互联网产业进入4G时代奠定了基础。
3、机上互联网全球趋势:无Ka,不WiFi
全球高通量卫星和Ka卫星资源的快速发展,正引领着全球机上互联网升级进阶。无Ka,不WiFi,或将成为2018的风向。
2017年美国ViaSat公司的年报显示,其已经为北美约550架飞机提供基于Ka频段的高速机载WiFi服务,单乘客手机接入带宽已经达到12Mbps。随着今年ViaSat-2卫星的成功发射,这家美国运营商已经能为北美和大西洋至欧洲航路提供合计420Gbps的Ka频段容量,数十倍于Ku卫星(美国松下航电和GEE公司采用的技术方案,目前覆盖航路的容量只有几十Gbps)和ATG(美国GoGo公司主要采用的地面搭建信号塔的技术方案,目前覆盖航路的容量不到10Gbps)能够提供的机上互联网总容量。
也在2017年,已经搭建完全球首个Ka卫星星座的海事卫星组织,开启了基于Ka频段的GX Aviation服务。Inmarsat的Ka频段卫星服务已经有超过1000架飞机的订单。
除了北美和欧洲地区,在全球其他区域,包括澳洲、中东、亚太等,都已经具备提供规模商业服务能力的Ka频段高通量卫星资源。
截至去年底,全球机上互联网覆盖率超过25%。预计到2019年,全世界近七成的航空公司将运营互联网飞机。美国航空、维珍航空、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等全球多家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升级到支持Ka频段高通量的机上互联网机队。其中,前两家北美航空公司基于Ka频段高通量卫星,采用机上互联网入口平台合作运营模式,由第三方互联网支持,航空公司提供给乘客全程免费上网服务,已经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机遇。目前,为ViaSat和Inmarsat提供机载设备的,则主要是ViaSat和Honeywell这样的国际航空电子公司。
4、FAA、EASA批准国产产品适航认证
反观国内市场,此前我国航空公司的空中WiFi系统基本由国外供应商垄断。包括工信部多个司局等在内的国家部委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关注构建安全可管可控的机上互联网络。自主研发制造国产大飞机和航空电子装备,既是国家战略,更是产业链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2017年4月,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客舱产品和航空设备盛会--德国汉堡AIX2017上,我国的飞天联合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基于Ka高通量卫星的机上娱乐及网络(IFEC)系统。作为国内首家提供支持Ka高通量卫星的IFEC系统的供应商,其产品已经应用于多家海外航空公司。2017年,飞天联合的IFEC系统还获得了美国FAA和欧洲EASA适航认证。
国产民用航空电子产品在国内的规模商用、资本注入、产业布局,或将成为2018年空中WiFi领域的重要看点。
5、机上互联网中国节奏:飞奔起跑,弯道超越
在陆地移动网络服务无所不在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习惯无时无刻连网的便捷,也越来越难以忍受乘机飞行时网络的中断。机上互联网能够填补互联网连接的最后一个空白。
使用手机的禁令解除,高通量Ka卫星的成功发射,国产系统的全球适航认可……中国机上互联网产业已经具备了飞奔起跑、跨越发展的所有基础,虽然目前相较于全球的空中WiFi覆盖率仍有差距,但2018年能否弯道超车,进入全面服务和运营阶段,非常值得期待。
预计到2021年,中国机上互联网机队规模有望接近总机队规模的50%,超过2400架。(中国民航网 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