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镌刻着革命记忆的黄土高原上,延安机场始终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将红色血脉融入航空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生动答卷。近年来,延安机场公司深刻践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创新推出“首乘+红色文旅”服务模式,通过构建全流程暖心服务、打造沉浸式精神体验、深化文旅融合生态,让革命老区的空港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鲜活载体。
以精神为魂:让红色基因融入服务肌理
延安机场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延安精神的实践史。从抗战时期保障物资运输的烽火岁月,到承担重要专机保障的使命时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早已沉淀为机场的精神底色。随着红色旅游热潮兴起,首乘旅客占比从2023年的3.7%跃升至2024年的12.5%,如何让旅客在便捷出行中感受精神洗礼,成为机场践行延安精神的时代考题。
为此,机场精心打造“红色微课堂”服务体系。航站楼内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里,专业讲解员利用旅客候机的45分钟间隙,通过“机场历史时间轴”“领导人乘机故事”等专题,将延安精神的内涵融入生动叙事,让等待时光成为红色教育的鲜活课堂。这种创新实践,正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诠释——既尊重旅客出行效率需求,又创造性地搭建起精神传播平台。
以人民为本:用“五心服务”践行根本宗旨
针对首乘旅客的流程焦虑与服务盲区,机场创新构建“五心服务”体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转化为具体服务举措。双渠道预约提供“车门到舱门”专属陪护,让行动不便者感受贴心;健康驿站为老年旅客定制健康方案,用专业守护诠释关怀;家属信息共享机制实时传递航班动态,让牵挂化为安心;跨航司一票到底服务创下15分钟极速换乘纪录,以效率彰显担当。
红色文化更渗透在服务场景的每个角落:延州阅读专区的200余册红色读本,让《延安十三年》《梁家河》等著作成为旅客的精神食粮;餐饮区的“小米加步枪”主题套餐,以黄米酒、小米粥等特色美食唤起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岁月的记忆;医疗站的“红色健康档案”为572名老年旅客送上包含中医理疗服务的“健康锦囊”,让暖心服务直抵人心。
以融合为径:构建红色生态彰显时代价值
为深化文旅融合,机场联合文旅部门打造的“三个一”工程,成为延安精神赋能区域发展的典范。首乘旅客凭登机牌可享的15项优惠,带动2024年暑运周边客流增长34%,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航空+研学”线路整合的“微党课+剪纸体验”,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精神传承;航站楼延安好产品市集展销的非遗剪纸、特色美食,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5%,既丰富了服务场景,更激活了红色经济。
《首乘服务标准化手册》的编制,将实践经验升华为制度规范:“三分钟微党课”标准让红色讲解融入值机流程,特殊关怀标准明确老年旅客服务细则,应急处置标准保障27名旅客紧急改签——这些规范既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更让延安机场的服务经验具备了推广价值。安检护卫部获评“西北民航首乘服务先进示范班组”,正是对其践行延安精神的肯定。
延安机场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在“服务创新+文化赋能”的双轮驱动中,既实现了物理空间的空地联通,更完成了精神价值的薪火相传。这里的每一项服务创新,都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注解;每一次文化传播,都是对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延安机场的实践证明,当革命精神融入服务血脉,民航事业便能在守正创新中永葆初心,让老区航空服务既传承历史温度,更彰显时代高度。(《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