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群言堂
代码共享时代 服务质量仍是关键所在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12-05 15:51:00

在全球各航空公司竭力扩张版图、完善航线网络布局的趋势下,代码共享正为国内外航空公司广泛使用。近日,就有多家航空公司开展或扩大代码共享合作:南航与美国航空公司签署代码共享等协议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从明年1月起,将航班代码共享合作范围扩大到武汉—美国旧金山等航线上;祥鹏航空的部分东南亚航线将与海南航空进行代码共享,自2019年1月起,祥鹏航空运营的昆明—泰国曼谷、昆明—马来西亚吉隆坡等航线将在祥鹏航空原8L代码上置挂海南航空代码HU;越南航空与以色列航空签署了代码共享合作协议,两家航空公司将在连接越南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国际航线上开展代码共享合作;夏威夷航空与捷蓝航空宣布将扩大代码共享合作范围,自2019年4月4日起,由夏威夷航空执行的美国波士顿—夏威夷去程航班每周将增至5个。

所谓代码共享是指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号(即代码)可以用在另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上。目前来看,代码共享合作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对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航空公司而言,通过代码共享合作,可以提高航空公司的航班客座率,加大航班密度,提高航空公司的飞机利用率,为航空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实施代码共享合作过程中,合作各方可以实现在航班时刻、航线等资源的互补共享,还可以降低在相同市场上的竞争。通过代码共享合作,合作各方还可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的航空公司而言,通过开展代码共享合作,原知名度较小的航空公司航班冠以大型航空公司的代码名称,在旅客信任度上会有很大提升,有利于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增强。正因如此,在澳大利亚航空与美国航空于上世纪80年代签署了国际首个代码共享协议后,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竞相效仿,积极寻觅合作伙伴,与之签署代码共享合作协议,代码共享合作很快成为全球航空运输业内最流行的合作方式。

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当下,航空公司间的代码共享合作,不再局限于母子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更打破了航空联盟之间的限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我国航空市场上,代码共享合作也日渐成为国内外航空公司合作的一个重要形式。根据笔者在国内某在线平台的查询结果,在国内市场上,以北京—上海航线为例,在北京首都机场,该航线一天共有48个实际执飞航班,其中共享航班有21个,共享航班占比为43.75%。在国际市场上,以北京—法兰克福为例,在其实际执飞的55个航班中也有22个共享航班(包含部分航段共享航班),共享航班的占比为40%。

实际上,开展代码共享合作对旅客而言也是好处多多。这种方式可以让旅客享受到更加便捷、多样的服务,如众多的航班和时刻选择、一体化的中转服务、优惠的环球票价、共享的休息室和优质的常旅客服务等。然而,随着共享航班数量的增加,旅客对其产生误会的情况也日益增加。在笔者看来,旅客是民航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航空公司大规模开展代码共享合作的时代,服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是这种合作形式能否长久延续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充分保障旅客的知情权。如今,影响旅客购买机票的因素有很多,如航空公司以往的安全业绩、航空公司的市场口碑等。因此,在进行机票销售时,航空公司应履行告知义务,明确告知旅客哪家航空公司才是该航班的实际承运人,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要提供同等水平的航空服务。随着民航大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在“回头客”中,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高低是影响旅客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代码共享航班的实际承运人应在客舱服务、中转服务、信息公开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航空服务,以确保旅客在搭乘非首选航空公司航班时也可以有良好的乘机体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冯嘉熙)

责任编辑:wanglei
相关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