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侯静 报道:在东航江苏公司离港控制室,有一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既懂机型变更的章法,又通代码编写的逻辑。她就是用“双重技能”重新定义航班保障模式的离港控制员仇雪晴,也是善于用代码解决运行难题的“程序达人”。
走进离港控制室,扎着低马尾的仇雪晴,指尖在键盘上轻快翻飞,专注的模样格外亮眼。她所学的财务专业与民航服务和计算机应用并无交集,但热爱从不受专业限制。工作后的她,积极突破专业边界,实现自我超越,用跨界融合的智慧为民航运行保障注入新活力。
仇雪晴的工位上总是摆放着两样标志性物品:左边是被翻得卷边的《离港控制指令大全》,页面上密密麻麻标注着重点,手绘的机型座位布局图清晰可见;右边则是贴满彩色便签的笔记本,红蓝两色笔迹分别记录着编程思路和优化方案。她首先“啃”下了离港控制的各项知识,反复实操打磨技能,把本职工作做到扎实;随后在工作之余抱着手机自学编程,对着电脑调试代码。在仇雪晴眼里,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能解决工作难题的“钥匙”。
离港控制工作犹如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一个指令都关乎航班正点与安全。航班截载、起飞关闭、录入登机口,中间还得穿插着换航班、放座位、锁机组座……每个节点都容不得半分差池。过去,离岗控制员需在桌面上设置多组闹钟。高峰时段的铃声像接力赛般此起彼伏,稍有不慎就可能遗漏关键步骤。07:15,航班截载!07:20,航班关闭!07:30,录入登机口!光是盯时间、记步骤,就让人头昏脑涨。
面对这一痛点,仇雪晴成功开发出一套自动化小程序。她将航班截载时间整理成Excel表格,再把表格与中航信Eterm系统“牵上手”。如今,系统会在指定时间自动弹出操作指令,控制员只需依次确认即可,既确保了操作准确性,又大大减轻了工作压力。

(东航供图)
除了技术突破,仇雪晴对工作的执着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为了攻克“表格与Eterm系统同步”难题,她曾在工位奋战至深夜十点。解决问题后,她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成功”二字,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每一次突破。
前段时间,系统在执行航班初始化时突遇不能连续处理、需要间隔执行的难题。“间隔多久最合适?”“怎么才能精确卡点?”大家围着屏幕各抒己见,始终没能找到最优解。这时,坐在工位上的仇雪晴忽然开口:“主任,我试试!”话音刚落,她的指尖已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飞速跳转。
不过半刻钟,键盘敲击声逐渐放缓,仇雪晴盯着屏幕,指尖轻轻点了下回车键。原本需要手动操作的界面,竟自动弹出了“任务排队中”的提示,进度条平稳向前跳动,一个个航班按40秒的时间精准间隔开,排着队自动初始化。“主任,间隔40秒最合适,90个航班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用这个小程序,就不用再手动卡点了!”仇雪晴眼前一亮。同事们看着系统警告灯逐个熄灭,不禁发出赞叹:“小仇真是好样的!”
在仇雪晴看来,学习永无止境。她所在的班组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有的同事坚持学习英语,有的喜欢阅读,有的备考兽医证书,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持续精进。“与其说我喜欢编程,不如说我始终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不给自己设限!”仇雪晴笑着说。
窗外,一架架银燕冲破云层,朝着远方飞去。室内,这位年轻的“双料能手”敲击键盘,屏幕上代码与数据交织。仇雪晴正将她的专业能力与编程技能深度融合,在离港控制这个关键岗位上持续创新,为民航高质量发展赋能。(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