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何蔚 报道:“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更是党建工作的试金石。”
走进海航航空集团的各个工作场所,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识如灯塔般醒目,党员骨干带领团队钻研技术的场景随处可见。自2021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以来,新海航将“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深深刻入企业的发展脉络,将党的引领贯穿起飞前的每一项检查、航线上的每一次调度、员工日常的每一个细节。在新海航,党建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是企业发展的逻辑和发展的规律。
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常说:“方大集团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是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在安全上坚决做到‘上天必须安全,隐患留在地面’,持续保证航班的安全运行。”
在新海航,党员带头学规章、抓作风、排隐患,党组织成了安全链条上最坚固的一环。从“班前10分钟”的微党课到“党小组带班组”的基层创新,从安全主动报告制度的严格执行到“党员突击队”的紧急响应,党建与安全早已拧成一股绳。
在新海航,党员队伍成为安全防线的中流砥柱:带头研学规章手册、狠抓作风建设、排查隐患漏洞,让党组织成为安全链条上最坚韧的节点。以红色引擎驱动民航安全发展行稳致远。每一次平稳起降的背后,都是党组织引领下的责任坚守;每一组精准无误的操作里,都凝结着党员先锋“把安全刻进骨子里”的使命担当。
在新海航的飞行轨迹里,党员突击队的旗帜永远插在最险处
当一架宽体客机在罗马因鸟击紧急返航的消息传来时,海航技术党员突击队已在万里之外启动“红色响应”。从发动机损伤评估到跨国调派技术骨干,从协调境外机库到抵御强风天气施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换发攻坚战,俨然成为党组织战斗力的淬火熔炉。带队的郭少华和团队出发前就立下军令状“境外作业,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机务。”随即机务团队梳理出风险清单,让每个作业环节都烙印着党员的匠心标尺。
而在国内后方,海航维修控制部总经理易从涛率领的党员专班化身“云端作战室”,24小时轮值调配航材工具,以“境内境外联动”的红色纽带,织就横跨时区的保障网络,高效完成了保障任务。
他们是抗疫包机时逆飞武汉的“空中摆渡人”,台风肆虐时化作守护机坪的“钢铁堤坝”,重大保障中变身为通宵排故的“技术先锋”。急难险重前,新海航的党员先锋正以三重姿态树起标杆:组建“尖刀连”式突击队直插任务核心,前置“预判—处置—复盘”全链条风险预案,构建跨部门“红色协同网”打通保障链路。当罗马机场的故障客机在党员团队手中重获翱翔之力,人们看见的不仅是民航铁军的专业锋芒,更是“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磅礴回响——这抹飘扬在云端的党旗红,正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护航蓝天的永恒动力。

“三三制”传帮带,党员先锋锻造安全精兵
在海口美兰机场滚烫的机坪上,海航航空集团旗下海航技术党员陈斌龙正带着两名年轻机械员俯身检查发动机叶片——这是“三三制”工作小组雷打不动的实训日常。作为党建进班组的神经末梢,1名党员技术骨干结对2名员工,以“师带徒的匠心传承、老带新的经验传递、党员带群众的枢纽传导”三重纽带,将党小组与维修班组熔铸成钢铁战斗单元。自党建与安全融合的创新模式落地以来,近400个带教工作群如神经网络覆盖一线,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党建与安全的双轮驱动,机务人员评级考试合格率由80%提升至88%,每一分提升都凝结着红色引擎的强劲动能。
走进海航技术中南维修基地的航线准备室,“党员责任区”的红色标牌格外醒目,旁边悬挂的“飞机转弯销”恰似安全警钟,在金属光泽中折射出敬畏之心。
中南维修基地党委书记道出创新密码:将安全警示案例嵌入党组织生活,把党会开成故障复盘的“诸葛亮”会,由党员骨干带头攻克技术难题。如今在海航技术各维修基地,“党小组会研讨排故方案”已成为技术攻关的智囊平台,“主题党日演练应急排障”化作实战练兵的冲锋号角,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化学反应正催生出硬核战斗力。

“党员多流一滴汗,航班就多一分安全”
而更醒目的蜕变写在作风答卷上。今年春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某航班落地后,机组报告左发疑似遭遇“鸟击”。党员骨干主动请缨,北京定检维修中心迅速抽调组建党员突击小组保障本次鸟击检查工作。工作中党员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克服天气寒冷及施工位置不好接近等不利因素,高效地完成了左发全级孔探、相关部件的更换和相关测试工作,保障航班按时出港。
事后,他们在个人工作手记上写的那句“党员多流一滴汗,航班就多一分安全”已化作机坪上最炽热的誓言。
正如海航技术党委“把党徽擦亮在扳手上”上的号召,这支由党员扛旗的技能铁军,正在用双手诠释着“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当红色基因融入每一次零件拆装、每一组数据校验,安全防线在党徽闪耀处筑牢坚实的防火墙。

闪耀在扳手与代码间的党建红,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突破
在海航技术维修控制后台,党员工程师们正通过自主研发的飞机健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飞机状态,“前期一架B737-800起飞后海航技术自主研发的AHM监控平台立即捕捉到发动机滑油异常,党员工程师带队迅速响应,从故障预警到备降决策一气呵成,仅14分钟就完成了备降决策。”工程师介绍道。这次高效的处置不仅让航班安全备降,更赢得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的通报表彰。
在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海航技术办公区,“党员创新示范岗”的标识格外醒目。海航技术“易从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为我们介绍道, “传统的飞行记录本为纸版,且无检索功能,维修人员需翻阅记录本填报的故障信息,完成排故后填写处理过程并放行,可能存在漏看及字迹难以辨别的情况,影响飞机故障处理效率。创新研发后应用的电子飞行记录本(ELB)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能够自动识别并防范人为因素导致的工卡检查项目漏签、漏放行等情况的发生,并且设置了机务和机组在飞机最终放行前的确认模块,通过系统来确保整个维修过程安全、闭环、可控。”海航技术系统研发工程师表示,“现在用ELB系统,能够防范数据非法篡改,确保记录本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后面也将不断投入研发,拓展新接口,赋予电子飞行记录本(ELB)更多智慧能力。”
在附件维修车间,一台地面设备PDL数据加载机正在进行作业。邵恩东创新工作室的党员骨干介绍道:“这台设备完全自主研发,投入使用后,可对标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检测维修工具,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新海航以党员创新工作室为引擎,以技术攻坚党小组为利刃,让鲜红党旗在创新一线高高飘扬。这抹闪耀在扳手与代码间的党建红,正推动航空维修领域新质生产力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突破。

(海航供图)
当党徽闪耀在机坪一线,当“红色引擎”驱动技术创新,新海航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书写着新时代航空安全的新篇章。面向未来,新海航这支以“党建为魂”的队伍,必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作风,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筑牢最坚实的安全屏障。(编辑:孙文瑾 校对:王亚玲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