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 通讯员王净 报道:暑运大幕开启,为深化“党建红+航空蓝”融合式党建品牌建设,长龙航空组织包括“最美机长”马杰、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王河、区级“优秀共产党员”钱利荣在内的200余名党员飞行员冲锋在前,用“三个敬畏”筑起空中安全防线,让党徽在蓝天之上绽放光芒。
“风险图谱”守护平安天路:马杰机长的安全辩证法
“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机长。飞机即将通过不稳定气流区,请您系好安全带……”2024年2月17日,GJ8766航班遭遇强气流突袭时,马杰专心监控飞机状态和飞行参数,做好防颠簸处置预案,按程序应对突如其来的晴空颠簸。当飞机平稳降落在西安机场时,客舱掌声经久不息——这是对一位用29年飞行生涯诠释“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机长的最高礼赞。
“每一次颠簸处置都是与时间的赛跑”。翻开马杰的航前准备本,密密麻麻记录着颠簸处置预案、备降机场分析等12项内容。这位二级飞行员有个习惯:针对每个航季的典型特情制作“风险图谱”,与组员进行“桌面推演+实景模拟”双训练。在驾驶舱资源管理上,他提出“三阶沟通法”:航前带领全体机组成员做好颠簸处置预案;航行过程中积极与空中管制进行沟通,选择规避颠簸的高度;遇到特殊情况时实施“机长广播—乘务联动—地面协同”的立体处置。正是这套方法,让他能够完成高度调整、旅客安抚、客舱防护等多项任务。

在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上,马杰佩戴着“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银质奖章”,领取了“最美机长”称号。这位老党员,用2.2万小时的安全飞行纪录,诠释着这句话——安全不是偶然,是对每一次起降的敬畏,是每一分钟专注的累积。
“逆飞者”王河的十二载暑运坚守
“我是党员,必须飞在最需要的地方。”这句朴实的誓言,却也是王河十多年飞行生涯始终坚守的信念。2020年疫情期间,他7次驾机护送援鄂医疗队,用精准的操作和坚定的意志,为抗疫战斗筑起空中生命通道,被同事们称为“专机英雄”。今夏又主动承担每月近百小时的暑运保障任务,在近50℃的机坪高温中认真仔细完成绕机检查。他始终坚持“每一份检查单必须严格复核”,用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每一架航班的安全起降。

这位21年党龄的老党员不仅飞行技术过硬,责任担当更强。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带头飞在最艰苦、最关键的时刻。”
十二年如一日,王河始终坚守在旅客最需要的地方。从抗疫专机到暑运高峰,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庄严誓言,也书写着新时代民航人的责任与荣光。王河的安全飞行记录已突破10000小时,但他仍坚持“每个起落都是第一次”。
云端党课:钱利荣的匠心传承
“飞行教员首先是党性教员。”从事飞行工作19年,安全飞行超15000小时,“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银质奖章”获得者钱利荣如是说。作为带飞率100%的资深飞行教员、飞行检查委任代表,钱利荣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教员职责,扎实推进“传、帮、带”实践工作,将每个航班都变成移动党课。在带飞过程中,他认真负责,教学耐心细致,根据每位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精准把握学员技术水平差异,针对带飞中发现的薄弱环节,科学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开展精细化技术培训。课后,他及时组织飞行技术研讨交流,系统总结教学经验,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培训质量持续提高。钱利荣始终将安全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把严谨、扎实、求实的工作作风作为教学核心。

(本文图片均由长龙航空提供)
在公司重要航班保障及高高原运行中,尤其是保障航班生产运行的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钱利荣以其专业精神、党员担当,结合自身飞行经历以及转升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深入浅出地将手册学习、飞行技术打磨、准备评估考试等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路与参训飞行员分享,在具体知识点学习环节,就薄弱的知识点,深入剖析,帮助各级别副驾驶深入理论学习,提升技术水平。
在驾驶舱这个特殊的“党员责任区”,长龙航空的蓝天先锋们用钢铁意志诠释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当马杰们精准修正每一个飞行参数,当王河们认真检查每一处航前细节,当钱利荣们手把手传授每一招飞行技术——这既是专业精神的传承,更是红色基因的赓续。
长龙航空持续深化“党建红+航空蓝”融合式党建品牌建设,强化“三基”工作,打造“520匠心研讨”平台,通过“师带徒”机制实现200余对党群结对。在“党建+安全”双轮驱动下,长龙航空党员飞行员以“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的韧劲,持续刷新安全运行纪录,他们用钢铁翼下的航迹,在盛夏苍穹绘就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忠诚答卷。(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