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鄂州花湖机场“数字模型+工程实体”打造智慧工地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10-27 10:00:00

鄂州花湖机场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是民航局首批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示范项目,也是机场领域国内首次全生命周期运用数字施工与智慧建造技术的工程项目。中铁北京工程局勇当开路先锋,在“数字模型+工程实体”的智慧工地上,浇筑最美机场跑道,铸就机场建设丰碑。

b8.jpg

BIM技术应用实现工程质量“零返工”

鄂州花湖机场建有东、西两条远距跑道,均按照4E标准建设,长3600米、宽45米,可以起降波音747等宽体客货机。双跑道间距为1900米,可同时独立运行。中铁北京工程局机场分公司参建的鄂州花湖机场场道二标项目,主要负责机场东跑道及平行滑行道、土石方工程等施工任务。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成立了BIM技术攻关专业团队,积极参与编制湖北鄂州民用机场工程BIM标准,制定企业内部BIM标准,全过程开展BIM应用、数字施工、智慧建造,采用先模型后施工的模式,工程实体与数字模型同步推进,同时交付。项目运用Autodesk、Bentley等多软件联合建模,自建CMP(实施协同管理平台)、PMS(工程建设管理平台)、质量验评、智慧工地四大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信息集成管理,推动BIM落地实施;采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施工现场机械和车辆安装数字终端,通过BIM技术制作近亿个编码构件,以三维模型指导全过程施工;应用无人机“巡航”,线上线下、前端后台联动监控,高效、低耗、环保,施工精度达毫米级,实现平安建设“零事故”,工程质量“零返工”。

b9.jpg

智慧工地“由繁至简”“化粗为精”

项目团队将BIM建模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采用16项BIM专业技术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和模型同步“数字孪生”。在探索现场“机器换人”的智慧工地实践中,技术团队整合优化人员和机械数据库,推动工作“由繁至简”“化粗为精”。

现场机械设备配置数字化装置,从地基处理、土石方填筑到水稳、道面、排水、消防等工程,全程进行质量安全数字化监控。进出现场设置人脸识别一体机及车辆识别一体机等监测设备,进场人员通过APP实名认证后,每日“刷脸”打卡,数字终端直接生成考勤情况,减少现场人员手动签到录入的繁琐。

通过监测施工“前台”动态和数据“终端”显示,技术员可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机械的点位信息、坐标位置、开始结束时间、沉桩深度等信息,生成施工图形报告和报表,从传统的现场“人盯机械”作业质量向后台“观测”实时数据转变。

数字孪生“预”见机场未来。目前,鄂州花湖机场东、西两条跑道已贯通,东跑道建设从建模到施工、验评,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超重无人压路机、数字化水稳摊铺机、数字化自动平地机等新设备的应用,保证了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b6.jpg

敢拼敢闯 开拓数字建造新天地

翻开鄂州机场项目数字建造技术团队的花名册,这个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2岁。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霍二鹏是项目BIM团队负责人。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研究BIM和数字化施工相关技术,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带领团队攻克多个技术“拦路虎”,啃下无数“建模”硬骨头。90后的他带领着13人的信息化小组,历时148天,完成135项图纸会审、12项图纸变更、63个拆分深化设计模型和千万级别的构件数量。他个人也考取了图学会高级建模师(建筑)、连续三年荣获“优秀技术人员”“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工程开工至今,项目“科研管理工作小组”和“黄维创新工作室”团队攻关《大面积深厚软基处理技术及数字预测分析研究》《机场地基处理与土石方工程中信息化应用研究》《数字建造在机场场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申请专利10余项,联合业主单位申报“民航数字建造与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第二届中施协BIM大赛二等奖、第十届“龙图杯”三等奖。项目部多次受到湖北省、民航局及中国中铁各级领导现场观摩和视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b7.jpg

勇当智慧工地的“开路先锋”

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紧盯目标节点,开展“决战决胜四季度”劳动竞赛,吹响大干快上冲锋号,全力以赴确保机场年底建成校飞。项目坚持每日早点名制度,并召集技术员和协作队伍负责人对施工现场及重难点工作进行“360°体检扫描”,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和安全生产红线,将“开路先锋”精神融入机场建设中,科学组织,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全力以赴,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严格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受控,以铁军风采打造湖北“双枢纽”、融入“双循环”,为全力建设湖北“重要节点”和“战略链接”工程争分夺秒抢工期,朝着机场“年底建成校飞”的目标大干快上,在荆楚大地擦亮中铁北京工程局机场专业金字招牌。

鲲鹏展翅九万里,凤凰于飞指日成。如果说“四型”机场建设中的数字模型与工程实体是一对“孪生兄弟”,中铁北京工程局机场人就是搭建这座桥梁的“最美工程师”。他们勇当中国中铁机场建设的“开路先锋”,用智慧汗水和无悔付出为机场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托举当地经济腾飞的梦想与希望。(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柒向斌、潘勇、李松)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2025年华东地区民航空管(通导)岗位职...
“抛雪车”变身“撒药车” 巴彦淖尔机场...
吉安井冈山机场联合机场公安开展无人机...
呼和浩特机场积极应对暑运持续雷雨天气
吉安桐坪机场启用飞行服务站
南宁机场新增恢复南宁—合肥—青岛航线航班
郴州北湖机场圆满完成航空安保审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不惧“烤”验 火力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
大庆机场卫生间增设服务标识牌 贴心守护...
与时间赛跑!3U3349航班紧急返航,争分...
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保铁军多维发力,筑...
东航MU5198机组成功救助被毒蛇咬伤旅客
金鹏家庭会员同行可享额外积分奖励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程技术...
大庆萨尔图机场开展民航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庆祝建党104周年暨“七...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开...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与...
江西民航消防专业培训圆满举行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