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全国两会,民航的安全、发展、服务都颇受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也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亲切看望机场建设者,听取民航工作汇报,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机场建设以及民航发展的关心让民航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更加受到关注。
在接受《中国民航报》记者专访时,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历来对民航十分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此次在北京新机场考察时对民航工作的最新指示,更是为民航在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总书记对民航的关心让广大民航人更加坚定了建设民航强国的信心。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建设民航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书记考察 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考察一座建设中的新机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这一重大标志性工程的高度重视、对民航工作的高度重视,不仅让新机场的数万名建设者乃至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受到极大鼓舞,也让全体民航人再一次感到重任在肩”。冯正霖告诉记者,作为举世瞩目的民用机场工程,北京新机场服务服从于国家战略、瞄准世界一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可谓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一项世纪工程。“实际上,习总书记在考察时的重要指示,对北京新机场建设的发展需求、功能定位、地位作用都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北京新机场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谈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新机场时将新机场定位为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冯正霖说:“这是第一次把一座机场的作用上升到国家发展动力源的高度,这样的定位前所未有。”他认为,动力源就是能够推动事物发展的初动力或能量,新机场建成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将更加凸显。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新机场建设是民航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采访中,冯正霖递给记者一份民航局编制的《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北京新机场项目是“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重点工程,按照“坚持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原则,北京新机场将被打造成引领综合交通发展的新枢纽、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国门;临空经济区也将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是推动三地一体化的重要一环。从机场的功能、定位来看,应该说,以机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不但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
冯正霖表示,2019年北京新机场将正式投入运行,民航将重点围绕新机场运营、空域管理以及北京双枢纽运行模式等问题提前研究和谋划,并将以北京新机场和首都机场为核心,构建“三地四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届时,这一综合性复合型枢纽机场群将成为拉动京津冀经济增长、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大动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机场建设工地现场的这番话,言之谆谆,掷地有声,令人深思。而对于这番话,冯正霖有着自己的深刻领会:“这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实践表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任何事情如果离开了实干,都只能是空谈。这对于民航强国建设来说亦是如此。”
冯正霖认为,以实干的态度推进民航强国建设,全行业要首先明确“为什么干”和“怎么去干”的问题。他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唾手可得,离不开全体民航人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真抓实干。在建设民航强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民航人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工作中不耍嘴皮子,力戒形式主义和虚假之风,面对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创造性地干,用创造性的思维想问题,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的关心和重视转化为建设民航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真干、实干,争取早日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冯正霖目光坚定地说。
发展成就 为民航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民航强国,绝不仅仅是我们凭空想出来的一个口号。”在冯正霖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航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这为建设民航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过去一年,在机遇与挑战的纵横交织中,中国民航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对民航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深化改革的发展主线,行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十三五”民航工作的良好开局,中国民航向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科学的战略目标需要清晰的发展思路,对于这一点,冯正霖深信不疑。也正因为如此,新一届民航局党组成立以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当前民航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运用改革创新思维,谋划解决对策,形成了“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完善三张网络、补齐四个短板”的“十三五”总体工作思路。为确保这一工作思路落到实处,民航局党组集中全行业智慧,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确定了10个方面和40个专项任务,为推进民航强国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在“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导下,2016年民航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守飞行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实现了全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
安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过去一年,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民航业着力调整发展结构,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整体态势。”冯正霖向记者说起串串数据,如数家珍:全年民航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60.9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8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6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8%、11.8%、6%;全行业新增飞机483架,总数达到5037架;颁证运输机场218个,其中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28个;航空运输企业达59家。
“行业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否会带来航班正常问题的愈加凸显?”针对记者的这一问题,冯正霖坦言,在民航发展需求旺盛与保障资源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航班正常问题确实十分棘手。“去年年初,民航局党组就明确提出:‘要坚持真情服务底线,努力用真情打造民航服务品牌,让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旅客反映强烈的航班正常、机上餐食品质等问题开展了‘民航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国航班正常率达76.76%,同比提高了8.4个百分点,自2011年以来首次全年航班正常率突破75%。而在构成航班延误的各类因素比重中,天气因素占据50%以上,成为影响航班正常的主要原因。
“千万别小看这8.4个百分点,这背后是全体民航人对真情服务底线的坚持,更是对确保旅客顺畅出行的责任。”冯正霖说。
事实上,民航过去一年的成绩远非这些。冯正霖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民航业收获颇丰,在国际合作拓展、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以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过去一年行业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有力推进了民航强国建设。”
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 是一个既近又远的奋斗过程
建设民航强国是我国民航发展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按照建设民航强国“两步走”的推进方案,至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民航强国,如今,距离这一时间节点还有3年多的时间,中国民航能否在目标时间达到目标状态?
对于记者的问题,冯正霖并没有急着回答。他告诉记者,综合分析世界民航强国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他认为民航强国应当具备八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三是具有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四是具有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五是具有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安保和技术保障服务体系,六是具有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七是具有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八是具有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这八个特征在2017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后,在行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民航人在对标、在思考:从这些特征看我国民航的发展定位,我们的市场空间、航空公司、机场网络、空管体系、保障服务体系以及创新能力等距离世界民航强国还有多远?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冯正霖说。
“应当说,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是一个既近又远、既难又可实现的奋斗过程,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冯正霖对民航强国之路的思考充满着辩证思维。
看出了记者似有不解,冯正霖进一步解释道:“‘近’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除了刚才说的我国民航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建设民航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外,民航业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将为我国民航发展提供持续有力支撑、消费结构升级将为我国民航发展壮大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将为我国民航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推动、通用航空利好不断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都是我们建设民航强国的有利因素。也就是说,我国民航发展具备了由‘大’到‘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远’则是指对标民航强国战略目标、对标国际民航先进水平,我国民航的整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冯正霖用中国和美国的航空运输业现状给记者做了一个比较,目前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不到美国的1/2,运输飞机数量不到美国的1/2,运输机场数量约为美国的1/3,从业人员仅为1/4,全球前10大航空公司中美国占5家,中国只占2家,全球前10大客运机场中美国占4家,中国大陆只占1家。
“我们不仅在规模和实力上与世界民航强国有差距,更重要的是,在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上,特别是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上,与国际民航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问题,冯正霖并不回避。
那么,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国民航如何才能按照计划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
“这需要知行合一。”冯正霖略加思索后说。
他认为,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前,首先要做到“知”——要对民航强国的八个基本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对我国民航的差距有清晰的认知,对自身努力的方向有正确的思路。“我们要知道,这些问题和短板正是我们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也是鞭策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需要我们切实重视,加以解决。”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谈到如何“行”,冯正霖一字一顿地说:“补短板。”他告诉记者,民航业要补行业保障资源的短板,保持发展速度和保障能力相适应;要补航空市场多样化的短板,推动行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要补国际影响力的短板,取得国际民航规则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要补政府职能定位的短板,为民航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当前,民航要以推进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提高航空服务品质。”冯正霖如是说。
全面从严 汇聚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冯正霖意味深长地说。
那么,民航业接下来将如何走好未来向民航强国目标迈进的每一步?
“全面从严!”面对这个问题,冯正霖胸有成竹。他坦言,对于这个问题他一直在思考,也在不断寻求最优的路径。深思熟虑后,最终将调子定在了“严”的上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新机场建设时强调:‘每个项目、每个工程都要实行最严格的施工管理。’马凯副总理在去年底的航空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确保民航安全必须做到‘四个最严’,即最严明的责任、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中央领导对民航工作明确提出‘严’的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切实‘严’起来。”冯正霖说。
谈及“严”的具体落脚点,冯正霖不假思索地脱口说出八个字——严格标准,严管安全。作为民航的掌门人,冯正霖对安全工作格外重视,用他的话说:“安全始终是民航的头等大事,一丁点儿都马虎不得。”
对于如何从严治理航空安全,冯正霖也有着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他告诉记者,下一步民航将用“确立‘严’的导向、坚持‘严’的标准、培养‘严’的作风”来指导安全工作,为民航强国进一步筑牢发展根基。
“响鼓不用重锤敲,但对于航空安全工作,响鼓也要重锤敲,不能麻痹大意,要时刻盯紧盯住,始终确立‘严’的导向。”记者注意到,冯正霖经常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略显晦涩的问题,这里说的“重锤”指的就是安全监管。“我们将通过严肃问责,释放民航局严格安全监管的信号;通过隐患整治,彰显民航局坚守安全底线的决心;通过宣传引导,在行业内外形成严肃对待航空安全、严格遵守航空安全法规、严厉打击航空安全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正确的导向确立后,需要严格的标准来把关。冯正霖分析,我国民航需求旺盛,行业快速发展与关键资源不足、保障能力不强的矛盾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长期存在。“要保持民航的持续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严的标准。”他说:“具体来说,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常、安全与服务’四个关系,切实把好公司设立、飞机引进、人员疲劳、容量评估、航班正常等关口,在提升安全水平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和改善服务品质。”
“当然,在建设民航强国的过程中,人的因素不可或缺,我们需要一支政治坚定、境界高远、纪律严明的行业队伍来营造民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行业安全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推动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冯正霖说:“简言之,行业队伍要有‘严’的作风,这也是做好民航工作的重要保证。”
他告诉记者,民航下一步不仅将强化领导责任、注重日常教育培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突出加强安全信息管控等,还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积极主动宣传、弘扬、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研究制定加强民航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创民航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希望用一种‘严’的氛围,把安全工作的外在要求转变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内在自觉和行为。”冯正霖补充说。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冯正霖多次向记者强调了这一观点,他说:“我们抓安全工作从现在开始就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切实把航空安全抓紧抓牢,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唯有如此,才能筑牢民航强国发展根基,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朝着民航强国梦奋勇前行。”
采访即将结束时,冯正霖殷切地叮嘱记者:“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建设民航强国,需要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你们记者也有一份责任。你们要充分发挥《中国民航报》的主流行业媒体优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全行业投身于建设民航强国的热情,为民航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