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奚啸麒 报道:2023年9月28日,中国东航在国内航司之中,首家开通“上海—伊斯坦布尔”航班,为这两座世界名城、重要国际航空枢纽,架设起新的空中桥梁。在今年民航冬春换季后,航线继续保持着一周三班的密度,始终顺畅高效运行。而在这背后,有着被称为“航空公司大脑”的东航运行控制部门,未雨绸缪、持续接力的后台护航,与独特的创新举措——东航在国际远程航线里首度编写的《伊斯坦布尔航线运行参考手册》。

东航首班开航伊斯坦布尔(东航供图)
自今年6月东航明确要开通“上海—伊斯坦布尔”航线后,东航运控中心便抓紧规划飞行路线、进行飞越国申请、收集航行情报资料、检查沿途空管电报地址、寻找地面代理等,后续还开展了性能报告、签派员培训、时间业载测算、飞行计划测试,并配合运管部完成了新开航线的补充合格审定工作。运控中心为该航线规划了两条走向,一条为经新疆地区出入境,途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至土耳其,另一条为经内蒙古地区出入境,途径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至土耳其。
东航运控中心导航性能部龚波说,由于东航此前在土耳其周边的中亚地区没有航点,与沿途国家接触较少,因此他们需要从零开始收集相关运行资料。“我们要考虑高原地形对机载设备的要求,考虑突发状况时的备降方案,考虑沿途机场的气象特征……这些开航前的准备工作既花时间,又费精力。”
龚波介绍,以前机组成员若想获取运行信息,必须分头搜集,甚至从非官方平台零零碎碎地获取一些碎片化信息,不全面也不成体系。为了提升东航的安全运行品质,运控中心导航性能部决定将航线开航前搜集分析过的信息资料一一写下,供机组、签派等运行人员参考使用。经过多轮资料查阅、实地调研以及数据测算,龚波和同事们将所有重要信息都编入了《伊斯坦布尔航线运行参考手册》。
据了解,这本手册的编写工作堪称东航运控的一次全新尝试,即首次为国际定班航线定制一份完整的运行参考“宝典”。手册共59页,以电子版的形式放入机组成员随身携带的EFB(电子飞行包)中,内容包括目的地机场信息、备降场信息、ETOPS分析及释压程序和飞经国家使领馆联系方式等十二个章节。“手册可以帮助大家建立情境认知。比如第四章‘境外段通讯概要’详细描述了这条航线的所经航路、管制区、通讯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甚至具体到TCAS(空中交通报警和防撞系统)信息、海事卫星电话、ATC(空中交通管制)指令等。机组成员在飞越这些国家时,该联络谁、如何联系、何时联系,只需翻开《手册》便能了然于心。”
在《手册》的第十二章,龚波和同事们贴心地为大家补充了2023年土耳其法定公共假期、出入境注意事项、伊斯坦布尔市内交通、退税方法等,以防机组成员因不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而造成误会。这些信息不仅来自于各国政府发布的通告、途径机场和目的地机场的门户网站、中国领事服务网等官方渠道,还有OTA平台。
“以后,像这样的手册会成为我们的一个标配。新开航线,特别是新开的国际远程航线,都将拥有一份详细的运行参考手册”,龚波表示,运控中心导航性能部非常欢迎后续机组将有关运行的重要信息及时反馈,共同为手册修订工作添砖加瓦”。而东航运控团队的成员们也期望,能以不断优化、越来越精益求精的保障,护航航班的起落安妥,正如《伊斯坦布尔航线运行参考手册》在开头声明中指出的那样——“机组在执行航班过程中,如遇到和本资料不符的实际情况,请详细记录以待修订,方便后续机组执行”。(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