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李盛、关向贞 报道:2021年3月21日,在央视一套《等着我》寻人节目中,西安建筑工人史闯闯如愿找到了20多年前资助他的恩人林建国。当年得益于希望工程及社会各届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继而投身助学公益行动的民航大学学生林建国,是东航早前派驻云南的一名扶贫挂职干部。

林建国与自己驻点帮扶的云南山区学生(东航供图)

林建国与受助者重逢在央视节目中
从希望工程捐助帮扶的对象、到亲自参与见证两所东航希望小学和一栋东航教学楼的援建挂牌,从民航大学积极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的大学生、到关怀督促无数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从初初挂职贫困县的一名副县长、到团结带领老乡们顺利脱贫摘帽……被帮助的林建国与他读书时结对帮扶的史闯闯以及自己对口帮扶贫困村的68个困难家庭一起,从帮扶中受益、继而又投身公益,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受人之恩又立志于报恩,让爱与希望薪火相传。
“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他用行动在鼓励着我”
“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他用行动在鼓励着我。用他资助的200块,我们终于可以好好治治妹妹的病,这也改变和扭转了原本因病而感到自卑的妹妹的性情和命运。”登上央视节目的史闯闯如是说。
父亲去世、母亲聋哑、妹妹患病,自己也常年欠缴学费。如果当年9岁的史闯闯没能得到民航大学学生林建国的资助,他可能面临着早早辍学、跟着母亲上山挖药材或是拉木头翻越十五公里山路一趟挣个三五块,然后全家节衣缩食为妹妹治病的苦日子。但是9岁那年,正在山上割草的林闯闯被奶奶喊回家,经由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感受到了对于未来的希望。
当时的林建国还是一名中国民航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大二的那个暑假,身为学校爱心社社长的林建国带领近60名同学组成志愿者服务团,带着筹集了一个多月的书籍、衣物、生活用品以及有限的善款,来到他的家乡陕西商州,分成四队奔赴当地贫困严重的三个乡镇的四个村,进行献爱心公益活动。在史闯闯的记忆中,林建国带着同学们来到他家里,为他家带来了200元捐款,并鼓励他要坚强地撑起这个家。之后的几年,林建国与史闯闯一直保持书信联系,鼓励他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林大哥就像史闯闯生命中的一束光,为他带来生活下去的勇气,指引着他勇往直前。
“林大哥留下了自己的地址,经常写信鼓励我好好学习,说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改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信中,他常常询问我家里遇到的困难,通过汇款的方式把学费和几十、整百的资助款寄给我。直到我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学校开晨会组织捐款,资助的对象竟然是刚刚考上大学却无力承担学费的林大哥的亲妹妹。那时我才知道,帮我的林建国大哥家里也是非常非常地困难。”史闯闯在节目中含泪说到,也是从那一天起,不愿再给林大哥“增加负担”的史闯闯咬牙中止了两人之间的信件往来。
随后史闯闯开始外出打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里的生活。十几年来,史闯闯辗转各地打工,受尽生活的苦难,终于带着一家人过上了像样的好日子,但他唯一不能磨灭的就是要寻找他的恩人林大哥。在林大哥精神的感召下,这些年只要有机会史闯闯就会帮助别人,包括疫情期间,他也主动参与西安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这一切都源于林大哥当年在他心里种下的善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史闯闯想找到林大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他通过网络留言求助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节目组替他寻找恩人。
“20多年前我被希望工程所帮助,使我心存感恩”
“20多年前我被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所帮助,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帮助,才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使我心存感恩,这就是我努力回馈社会的动力源泉。” 林建国始终铭记着,自己投身公益的初心。
20多年之后,史闯闯终于如愿与寻找多年的恩人林建国紧紧拥抱在一起。林建国说他万万没想到当年自己的行为可以给小史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更没想到小史多年来历经磨难寻找自己。
说起林建国当年组建学校爱心社的初衷,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他自己就是从贫困家庭中走出,一路接受社会各界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进入东航后,林建国依然坚守公益之心,他暗下决心这辈子都要尽其所能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尤其要资助失学儿童让他们获得新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此后,他两度请愿去东航定点扶贫地区担任扶贫干部,在云南当地,林建国也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教育扶贫方面。
上任之初,他第一时间到挂钩村里调研,当了解到两个挂钩户家里分别有三个在校学生时,便将帮扶重点放在孩子的教育上。林建国多次入户与孩子亲切交谈,用自身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靠知识改变命运。他不仅仔细研究教育扶贫政策,亲自给学校打电话,督查学费减免情况,自己捐赠2000元为挂钩户够买土鸡养殖增收供孩子上学,还积极联络对接社会爱心人士,通过连续三年每年600元的结对帮扶相继使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其中一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两度扶贫期间,尤其第二次扶贫,林建国怀着教育扶贫情结,倾注教育帮扶工作,多次深入多所学校认真调研,向东航积极汇报,协调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帮扶工作,使东航教育帮扶工作受到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三年期间,东航先后援建挂牌了两所东航希望小学和一栋东航教学楼,在教育帮扶上投入扶贫资金1700多万元,占总投入60%,尤其2019年直接投入870万元扶贫资金修建了双江一中东航(教学)楼,成为东航帮扶双江以来单笔扶贫资金最大的扶贫项目。双江一中的教室资源极其紧张,初中年级一直在校外租借教室上课,东航楼的落成,极大地改善了双江自治县的初中办学条件,为决胜脱贫攻坚的义务教育巩固,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双江一中的教育连年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在东航连续多年的努力下,双江一中还实现了飞行员录取“零的突破”。2019年,当双江县县长与林建国的母校--中国民航大学的老师亲自为这名大学生颁发云南省2019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时,泪水不自觉模糊了林建国的双眼。如今,双江一中累计录取了3名飞行员,成为当地口口相传的佳话,相邻县城的学生争相到该学校学习。在东航扶贫办的指导下,由东航出资金、北京宏志中学管理,在双江一中选拔50名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生组建成的“大山梦想.东航双江宏志班”也正式运行。
“我们的关系从帮扶对象发展成了朋友”
“扶贫以来,眼看着老乡们住房加固了,入户道路修通了,庭院环境提升了,精神状态也改变了。贫困户陆昌泽经常隔三差五打我电话,'林副,我今天捡了玉麦青(野生菌),我今天掏了野蜂蜜,你要来里嘎......'我们的关系从帮扶对象发展成了朋友。”林建国始终视参与脱贫攻坚事业,为自己宝贵的人生财富。
林建国的第一次扶贫是在2010-2012年雪域高原藏区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挂职县扶贫办副主任。2017年3月8日,他第二次踏上扶贫路,来到祖国边疆,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挂职副县长。
扶贫工作要求每个县处级领导挂钩一个行政村,林建国挂钩的双江县忙糯乡南骂河村距离县城70多公里,需要两小时车程。2017年末,全村总人口404户1527人,共有建档立卡户68户282人,未脱贫5户22人,贫困发生率为1.61%。通过发展生产、发展教育、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建档立卡户68户得以全部脱贫。2018年,东航还在整个双江县投入447万元完成了215户建档立卡户的危旧房屋加固修缮改造,使615人受益,将党的光辉和温暖传递给了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航党组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工作思路,勇担央企责任,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已累计投入4亿余元帮扶资金,其中逾1亿元用于定点帮扶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航空扶贫、产业帮扶、志智双扶、旅游扶贫……东航在精准扶贫之路上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助推两县共99个贫困村、7万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仅“扶贫航线”架天路、低定价方面,就相当于每年给临沧地区航线补贴3个多亿,每年拉动当地GDP增长6-8个亿,解决就业上万人。去年6月,东航首个消费扶贫周——“爱心扶贫大集市”在上海举行,全年累计消费扶贫金额近6000万元,扶贫茶等产品已作为机供品上机使用。
无数个林建国日复一日平常的“挂包帮”工作,是双江全县2827名扶贫干部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国百万扶贫大军冲锋陷阵的一个片段。在脱贫攻坚战中,东航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围绕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扶贫等方面持续发力。十几年来,东航共选派11名优秀干部挂职与两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累计900多名东航员工到扶贫点帮扶,组织培训近7000人;投入8000万帮扶资金,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援建项目54个,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带动近8万名贫困群众受益;东航依靠自身航网布局和产业优势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每年通过航线给当地GDP贡献6-8个亿,两县于2019年4月顺利脱贫摘帽,自此开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唯一一家以主业整体公司获颁这一荣誉的中央企业、民航企业。荣誉的背后,无数东航人的公益帮扶故事仍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