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航大力支持下,沧源机场开航,为佤山与世界拉近了距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中,有一群东航人在佤山深处、在黄土高坡、在太行腹地、在滇藏路上、在千千万万老乡身边……默默坚守、薪火相传,用行动写下脱贫奔小康的答卷。

东航扶贫干部梅艺宝(左)与村里丰收的蜂蜜
入贫川: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着他们的付出
2012年,时任东航股份部门经理的孙晓接到调令,来到云南临沧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就任挂职扶贫干部。初到沧源时,东航在当地援建的翁丁新村才刚刚破土,县城里的司岗里大道以东全是农田,大多数村级小学的操场还没有硬化,佤山机场只是一纸规划……脱贫攻坚正在吃劲的爬坡期。
孙晓到达沧源县后,调研了当时县里的财政情况。“当初县里没有什么产业,年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占64.7%,78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占比23.5%。翁丁老寨的村民们还过着人畜混居的生活”。看到乡亲们的日子,孙晓心头升起一丝隐痛,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佤乡、为村民谋出路寻发展的决心。
孙国平比孙晓晚了3年来到临沧,他挂职扶贫的地方是同属云南临沧、也地处偏远且亟待脱贫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离开妻子,远离家乡,他在当地坚守了足足3年。3年间,孙国平作为驻村干部坚持与广大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怕吃苦,双脚沾泥,真正走进了村民的心扉里。孙国平还清楚地记得,刚到扶贫点时,走村访户会吃闭门羹,他就想方设法融入他们,“谁家有个什么红白事,去帮帮忙、凑凑份子;谁家遇到困难,得伸把手,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你当作‘知心人’。”把村里的每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事,是他肩负的责任。当发现村小学的建设很简陋,他就拿起电话向公司同事进行募捐,最终让建起了学校围墙,购买了文体用品,孩子们也穿上了新的校服。
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如今,沧源、双江两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司岗里大道通南北,佤山机场飞世界;翁丁新村不仅让当地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还成为热门景点,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们。两县的产业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东航的扶持,当地群众依靠着自己的双手打开了“致富门”。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东航对沧源、双江两县年复一年的产业、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精准扶贫,同样离不开一任接着一任在这片热土挥洒青春与汗水的东航扶贫干部。

东航扶贫干部王国斌、张地布、梅艺宝参加扶贫座谈会
扬新帆:艰苦付出之后收获满满甜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航先后选派了60余名挂职干部前往全国各地扶贫点,到扶贫点参与开展帮扶的东航员工更超过了2000人次。
如今,这些东航人之中,仍有不少坚守在扶贫岗位上,他们翻山越岭、披星戴月,投身东航扶贫一线。张地布、王国斌、梅艺宝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他们接过历任扶贫干部手中的接力棒,传递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不变坚守。

东航扶贫干部张地布(左二)带领群众参加挖掘机技术培训
驻村的日子是艰苦的。2017年,双江县挂职副县长张地布到双江不久,就因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常住石棉瓦房而导致身体炎症发作,即使一身冷汗、疼痛难忍,他仍心系村民,坚持走村串户;2018年,到沧源县挂职副县长的王国斌为当地产业的发展经常愁得辗转反侧、睡不了安稳觉;2019年到沧源县安也村任第一书记的梅艺宝在帮助村民发展蜂蜜产业时,手上被蜜蜂蜇了无数次,肿得就像一只馒头……
走在扶贫之路上,这些扶贫干部也会想到,身在异乡、不能照顾家人的身不由己,每每想起家中父母妻儿,这些铁血男儿红了眼眶。但既然已经出发,便是一路初心不忘、风雨兼程,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不辱使命,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真正落地生根。”
驻村的日子也是甜蜜的。
张地布到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后,坚持走村串户,摸清村底家底,分类建档立卡,区别轻重缓急,将措施落实到位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几年来,在当地的闷乐村、南宋村……他一处处实地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等产业扶贫,努力将老百姓的愁疙瘩变为金疙瘩。今年,他参加了《腾讯新闻-看点直播》的“农产国潮,直播助农”直播带货,为勐库大叶种普洱茶“拉佤布傣”代言。他还经常到群众家里坐一坐、看一看,聊聊家常,遇上逢年过节、建新房娶媳妇等喜庆日子,张地布还会带上礼品前往祝贺。他更积极参加农间地头劳动,下地掰包谷、脱玉米粒、采摘蔬菜,与农户打成一片。爱笑的他常说:“群众们满意的笑脸,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驻点村,这些可爱的扶贫干部总是能创造出种种奇迹。
王国斌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他潜心研究沧源佤鸡的品牌设计和文案推广,将佤族元素和佤族文化融入品牌之中,让昆明成了沧源佤鸡第一个突破的高地,还让佤鸡走出云南,来到了上海等地,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驻村期间,王国斌在寻找帮扶项目、推动落地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驻村和挂钩乡镇的脱贫攻坚,“我不能因为自己是外地干部而搞特殊化,必须要沉下身子,扎根一线。”他常常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摸查,白天排查漏风漏雨情况、排除危房住人隐患、张贴明白卡、打扫庭院;晚上清理脱贫攻坚档案,向群众宣传讲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每天的生活因忙碌而充实着,因充实而甜蜜着。
这份甜蜜在梅艺宝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因为他正在帮助安也村的村民们发展着甜蜜的事业--蜂蜜。养蜂是如今村集体经济的顶梁柱,在东航集团的资金帮扶下,安也村扩大了养蜂规模,至今年6月,村里养蜂规模已经达到2000箱,实现翻番。通过东航集团的消费扶贫,蜂蜜销售也异常火爆,销售额已超过百万,还带动了沧源其他乡镇的蜂蜜销售。安也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实现了从去年3万元到今年上百万元的飞跃,纯利润预计超过50万元;并带动了一批农户学会了蜜蜂的管护技术。
接纳、付出、收获……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化为他们心中甜蜜蜜的幸福感。一年、两年、三年……或长或短的扶贫岁月,让他们早已成为村民中的一份子,将边疆大地看作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另一个“家”。

东航扶贫干部王国斌正在直播带货
薪火传:扶贫足迹遍全国奉献精神代代传
不仅是云南临沧的沧源、双江,东航的扶贫足迹还在全国遍地开花。
东航山西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燕青坚守在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望狐乡吕家洼村,每天穿街走巷走访家家户户,宣传扶贫政策,为贫困户播撒下“扶贫先扶志”的种子。
东航甘肃分公司派驻临夏回族自治州芦胡村的帮扶队长兼第一书记李韬对村里的特困户进行重点照顾,制定精准帮扶计划,他为村里患病少年筹集医疗经费、联络治疗方案的感人故事更赢得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点赞。

东航云南公司扶贫干部何建忠(左)在帮扶村民家交流(本文图片由东航提供)
东航云南公司派驻到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的扶贫干部何建忠,常年奔走在高原的农户家里,给村民出着各种创富的点子,帮助村民把产品销出去,打开北上广的销路,让扶贫产品在市场中做大做强。
东航江西分公司派驻梅溪村的“90后”扶贫队员柴溢与村第一书记一起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完成产业提升,解决就业需求。村里年人均纯收入由2019年度的9271.36元增长至2020年度的13669.81元,增幅达到47.4%,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东航江苏公司派驻到江苏省泗阳县临河镇西稍村的扶贫干部张平,自打驻村以来,不仅为村里儿童捐书捐物,还利用公司帮扶资金为村里的道路架设起了路灯,让脱贫之路“亮”起来。
东航西北分公司派驻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东风村的扶贫干部于清玉先后10余次深入山林调研,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东风村42户贫困户主动建档立卡,加入天麻种植协会,实现天麻年产值近50万元。
东航安徽分公司的扶贫办主任王龙,一直情系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洲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除了坚持组织员工来到孩子们身边,开展梦想课堂活动,他还积极联系,邀请扶贫点师生从阜阳来到省会合肥,参加研学。
2020年,在云南沧源召开的东航扶贫干部调研会上,孙晓、孙国平等历任扶贫干部与张地布、王国斌、梅艺宝等现任扶贫干部在他们共同奋斗过的佤山大地上相遇了。相同的经历、共同的使命,把他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在调研会上,孙国平握住了梅艺宝的手,这两位扶贫人相视而笑的背后,是对彼此扶贫工作的共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全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而东航扶贫人并未停止向前,为了做好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年轻的扶贫干部们接过前辈手中的薪火,继续奔跑。(《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宋梦菲、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