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首届中国通航适航审定发展论坛在南昌开幕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9-05-31 16:18:00

 

中国民航网讯:5月30日,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中国航驾协)、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南昌航空城管委会、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南昌)通航适航审定发展论坛在南昌召开。江西省工信厅副厅长郑正春,南昌市政府副秘书长熊保良为大会致辞。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徐超群,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杨桢梅,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涂琼理,南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德辉等出席并发表演讲,中国AOPA秘书长张峰主持了当天的论坛。

123.jpg

论坛现场

局方权威解读,管理新思路促适航能力建设

2019年1月,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发布了《关于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新时代适航系统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建成适应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和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技术研究能力、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的适航审定系统。到2035年,建成全面满足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和制造业发展需求、国际先进的适航审定系统。到本世纪中叶,在“三个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我国适航规则标准具有更大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徐超群在谈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任务时指出: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是适航审定管理的新思路;保障飞行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行业发展是适航系统的初心。为此,民航局适航司将从基于风险的项目管理、基于绩效的工作模式、基于能力的人员培养等6个方面为主要管理思路。希望做到真情服务、共同成长。

打造航空研发制造中心,航空城实现航空梦

2009年12月和2017年1月,以南昌航空城为核心的南昌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伴随着南昌航空城的飞速建设,一个个航空产业项目和企业的落户,为江西“航空梦”插上了羽翼,正乘势而飞。呈现出“立足洪都、依托商飞、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去年以来,高新区航空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瑶湖机场正式建成并启动运营,C919大飞机成功转场试飞,成为中国商飞大飞机重要的试飞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省局共建的适航审定中心在高新区正式运营;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正式奠基。这取得的一系列航空产业成果正展现出航空产业的勃勃生机。刘德辉表示,随着中国商飞、中国兵器集团、昌飞、冠一通飞、602所、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北航江西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等多家龙头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的落户,南昌航空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凸显,园区产业竞争力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成为航空产业投资的热土,这加速了江西“千亿航空梦”。

初教6适航审定引关注,未来市场被看好

2019年2月,我国第一个“军转民”的飞机型号—初教6完成适航取证,标志着这款年过花甲的飞机再次焕发青春,正式进入国内民用航空市场,这对于促进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和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谈到初教6飞机适航取证原则时,江西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李保良强调,尊重实际数据,坚守安全底线,创新适航审定方式,引入风险管理的方法,采取逆向思维,通过实际使用数据反向评估,确认初教6飞机的适航安全性,对于该机型能够顺利取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初教6飞机已经可开放购买,很多国内外飞行爱好者跃跃欲试。融合内生动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广,初教6进入民航市场,也为后续其他军机转民用提供了重要借鉴。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就适航审定规章标准体系及其改革、委任代表队伍建设、无人机适航审定现状与未来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与会嘉宾对初教6在民机飞行员培养和应用前景、适航能力建设以及飞行器自制、自用、自责、自律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责任编辑:lihaiyan 000
推荐新闻:
呼伦贝尔机场联合机场商贸开展中秋主题活动
东航江西分公司举办贵宾厅双节主题活动
首都航空:做优首乘服务 助旅客圆梦蓝天
深圳航空郑州基地:万米高空“镜”显真情
江西航空开展主题机上活动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团委组织参观抗战主...
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全电食堂”改造项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成功协...
壹通无人机公司签署多边保险服务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技术进阶助推航空保障升级 宁夏机场承接...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