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中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东航机务系统的改革之路就好像是中国民航之路的一个缩影,作为机务系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机部附件维修在这些年间也发生了许多改变,虹桥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电子修理车间作为其改革中的一个小单元,用她的发展映射出了东航机务系统的改革变迁。

辉煌过去 曾经的行业领先者
作为附件维修部的前身,东航维修基地大修部曾经是国内一流的部附件维修单位,其所属的电子修理车间拥有MD-11、82、90机型电气设备、电机、通讯导航、机载计算机、气象雷达、机载仪表等多项部附件维修项目,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与Honeywell、Collins等多家OEM维修工厂深入合作,为东航抢占部附件维修上游市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其率先拥有国内多项先进电子设备,包括STS-1000、CVR/DFDR、ATEC5等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项目,承接了东航大部分的部附件维修业务,并与民航管理局密切合作,承担了CVR重要译码的职责。
但随着公司对维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降低维修成本的考量,为了增强东航的竞争能力,公司采取了附件维修分散合作的方式,东航维修基地在二十世纪初先后与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国际公司以及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进行了合资。合资以后,整个东航的部附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电子修理车间仅保留了灯光以及少量的仪表和STS1000计算机项目,随着麦道等老旧机型的淘汰,修理量也日渐萎缩,整个车间仅剩20多个人,人员架构也多为40岁以上的老同志,曾经的行业领先者也慢慢沉寂,发展一度陷入了低谷状态。

大步流星 顺应机务系统变革
从2004年开始,随着合资以后项目的剥离,大修部工作重心从定检、发动机修理转向了部附件修理,确定了部附件维修作为业务的核心,明确了前进的方向。2004年至2006年期间,电子修理车间全面转变思想,迅速地厘清了车间的整体情况,明晰了发展的方向,全方位实现不断突破,车间维修能力不断健全,从老旧淘汰机型如MD11、82、90的部附件项目向A320等空客机型转移,在仅剩的电器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厨房插件、电瓶、译码、灯光系统等新的维修能力,仅2006年一年就新开发维修性项目63项并取得民航华东局的项目许可证。
2006年,在局方的支持下,经多方的共同努力,东航机务系统率先启动了业务重组的工作,开创了组织转型和机制创新的大胆变革,同年9月,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正式成立,此时的大修部也正式改名上海附件维修部,部附件电子修理的发展也顺应机务系统的变革,迎来了再次发展的重要契机,2008年电子修理车间隶属的上海附件维修部成为东航工程技术公司首个实施模拟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模拟独立核算让电子修理车间的员工切实的感受到效益的产生是由“我”来实现的,很好的让员工从“要我做”转变到“我要做”,乃至“抢着做”。通过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积极推行TPM(全员生产维护管理)管理模式和多项降本增效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升了部附件维修能力。在此期间大力发展,不仅实现了产值的攀升,也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完成了新机型的转型发展,而此时的电子车间人数也增加至40名修理人员,车间包括电子、厨房、电瓶三个班组,维修项目以空客系列机型为主。
2011年,随着东上整合,电子修理车间其维修能力也从以空客为主向波音系列不断延伸,从窄体机向宽体机扩展,积极开发了737机型、A340的厨房插件、娱乐系统、电子仪表面板等项目的开发,拓展自身的维修能力。
厚积薄发 加快核心人才的建设和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公司对部附件加大支持的力度,集中力量,深挖潜力,电子修理车间的年轻人员持续增加,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到了车间很大的比例,如何切实提升青年员工维修技能和培养后背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成为一个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
为此电子修理车间组织开展了“展示自己,激励他人”、“青年岗位大练兵“等活动,发挥车间领导干部、技术骨干“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新员工一起走上讲台进行维修经验的交流与传授,为新员工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让电子修理车间的人员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更利于快速发展的维修需求。维修人员综合水平不断增强,从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们,有的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有的专门从事技术支持,有的成了车间骨干。目前,电子车间的核心管理人员大多为80后,放行、检验、修理人员均以80、90后为主力,近些年,随着新能力的不断建设,车间多次派出修理人员赴国外厂家学习培训,同时与国内先进MRO企业在各方面加强了联系,使得车间修理人员的综合维修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也更能接受国际主流维修理念,为车间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扬帆起航 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
2014年12月,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正式向“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飞机工程与维修服务提供商”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几年来东航技术公司更是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发展”的“四化”转型发展道路。随着机务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基于四化转型需要在部附件维修方面重点打造高附加值有规模效益的核心产品,力求不断拓展附件第三方市场维修业务。
2015年8月,东航技术公司通过了虹桥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电子修理车间ATEC6测试系统立项的报告,并作为技术公司部件修理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未来几年内发展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电子修理车间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维修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ATEC6是法国索菲亚(Spherea)公司生产的经部件制造商(OEM)授权的部件修理测试系统,是电子部件修理的核心设备,其功能主要覆盖航电系统电子部件的测试和修理,技术复杂,附加值高)。2015年8月ATEC6项目立项,2017年初启动厂房改造,同年10月完成厂房改造,2018年10月完成了第一批次四个机载计算机项目的CAAC能力取证,后续将与2018年和2019年继续推进第二批、第三批合计12个项目的开发。同时,电子修理车间将剥离灯光、电瓶电气类部附件的维修项目,并将引进泰雷兹和松下的宽体机娱乐系统,专注于在娱乐系统、机载计算机、驾驶舱仪表等电子类部附件维修的发展,集中精力向高精尖电子类部件的维修迈进。
放眼市场、走向国际,为更好地融入市场、争取更多的三方市场,虹桥电子不断加大与国内MRO的合作,加强交流,并积极准备EASA取证,为投身部附件维修市场的竞争做好充分而全面的准备。
十几载春夏秋冬,十几年辛勤奋斗,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习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东航机务系统的深化改革正在进行时,坚持推进市场化之路,坚持国际化之路,坚持改革之路,目标不变,信心不减,部附件维修能力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中,通过我们不懈努力,攻坚克难,共同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我们的梦想和愿景!(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沈晓敏、盛中华、黄静燕、刘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