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的义举,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皮肤黝黑、身材不高外表腼腆的他,会是“干大事”的人。
他叫潘堪立,南航珠海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厂定检支援车间劳务工。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人,今年5月,荣登珠海2017年度好人榜,并应邀参加广东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人,都无一例外的对潘堪立竖起来大拇指,称赞其2012年发起(三个发起人之一)成立的“春风化雨助学团”资助贫困地区孩子,使300位多少年儿童圆了求学梦,“是在干利在千秋,功在当代的大好事”。
“长大了要跟叔叔一样帮助别人。”
潘堪立于1987年出生在广东省西部地区的雷州市英利镇一个农村家庭,英利镇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镇。他家里靠务农为生,身体均不好的父母要抚养他及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家里生活常常入不敷出,经常得到亲朋好友和爱心人士接济。” 潘堪立说,自己是在一位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学业的,那时起就想,“自己长大了也要跟这位叔叔一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懂事起,小潘就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中学毕业时,他考虑到家里情况,放弃了报考大学的机会,报读“学费低,好就业”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校航空机务方向的MTU摩天宇班。
2007年,潘堪立完成学业以劳务派遣工身份来到南航珠海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厂。“当时面对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很兴奋。” 潘堪立说,第一个想法就是,帮补家里供两个弟弟完成学业,然后回报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潘堪立省食俭用,于2008年2011年分别把两个弟弟“拉扯”到大学和中专毕业并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此,小潘寻思着怎样像“那位叔叔”一样去帮助别人。
这年夏天,小潘看望在东莞工作的时儿好伙伴(小学和初中同学)陈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才及参与会面的王铭樟(台湾人,陈才的朋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起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吧。” 他们一拍即合,并给“3人组”起了个“春风化雨助学团”的名字。

“化雨”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说干就干。他们在电脑上输入“贫困地区”,选择了离小潘小陈家乡最近的广西百色地区,迅速联系到百色市隆林县猴场小学,于是三人同时请公休假前往查看,落实资助对象敲定资助方式。他们要赶在9月开学之前把资金发到资助对象手上,就有可能减少因困辍学的孩子。
为什么要实地考察? 小潘说:一是希望把善款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二是打造诚信慈善市场,让爱心人士放心。他们考察的对象首先的孤儿和单亲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然后才是其他贫困家庭的孩子。几天下来,经过学校、村镇推荐和自己上门走访,他们确定了16个资助对象,资助每人每年1200元,分季度每次300元直接邮寄给本人。“这样每次到资助对象手上的金额比较少,对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 。他们还商定每年至少2次到实地考察资助对象,一来跟踪资助的学生近况,二来确定新的资助学生,并建立好相关档案向爱心人士募捐。
随后,他们每人认捐了一个资助学生,将其余13个资助对象资料发给自己的朋友,发动身边人认捐。 很快,13个资助对象被爱心人士认捐。但认捐完后,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善款的监管是一个细致而又复杂的过程,它几乎占用了小潘大部分业余时间。每当一笔善款寄出,他得打电话到学校,逐一核对资助对象收到款项没有?没有收到的又是什么原因?有时他还会收到认捐人打来的“善款被退回”的电话……这一切,都等着小潘去处理。特别在处理退款上颇费周章。贫困的农村地区往往是交通不便、远离乡镇的山区,而资助对象又大多属留守家庭的孩子,即爷爷奶奶带孙子辈生活,老的老小的小,极不方便到乡镇取款,便出现退款情况。小潘了解后,便与当地邮政、学校协商,对一些不方便取款的同学,由学校制定专人领取转给学生,学校再将学生签收单据包括图片资料传给小潘,再转到认捐人手上;对于一些因为没有身份证甚至没有户口本而取不到款的学生,则由于学校开具证明领取。退款一事,几乎每汇出一笔善款都有发生,小潘总是不厌其烦地处理。
另外,一些认捐人由于工作忙,常常委托小潘汇款,使小潘汇款记录一次次刷新。这还不算,每次实地考察后,小潘还要整理资助对象资料,以便及时向爱心人士推荐。近5年来,经小潘整理的资助对象资料就装满了七八个文件夹。尽管“化雨”工作占用了自己大部分业余时间,但小潘乐此不疲。
“3人组”扩至300多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人组”孜孜不倦的努力,“使春风化雨助学团”引来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参与,“3人组”得以不断壮大,特别是小潘的义举被同事发现后。
原来,做事从不张扬的小潘,并没有在同事间发展认捐人。不想,去年5月,小潘正在车间阅读自己的资助对象寄来的信,由于太过专注没有发生身后的同事而“露了马脚”。这封来自广西西林县一位八年级贫困学生写的信,字迹稚嫩而工整,字里行间充满对其资助人“潘叔叔”的感激之情。于是,潘堪立的善举浮出水面。同事们知道小潘每月工资仅3000多元,但眼下他已资助两个学生,对其肃然起敬,有许多同事主动向他了解助学的事宜,成为了“助学团”的一员。
南航珠海公司党委书记王长江鼓励小潘,发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发挥“阳光南航”的力量,温暖更多的人。去年9月,公司党委工作部派员携一个公益剧组与小潘一起到广西百色地区实地走访调研受“春风化雨助学团”资助的27所中小学校,拍摄了公益视频《我的梦》,深入挖掘“春风化雨助学团”捐资助学的故事背景。回来后,公司专门举办了相关分享会,发动更多的人加入“春风化雨助学团”以传递“阳光南航”正能量。
小潘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分享会过后,公司内部参加“助学团”的人员已从自己工作的飞机维修厂扩展到了公司的其他部门。公司后保部员工丁庆祥,更是主动协助小潘开展“化雨”工作,整理资助对象资料,帮助认捐人汇款,谋划“春风化雨助学团”网站建设等。
更让小潘高兴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加入,“春风化雨助学团”管理更加规范透明,分别建立了“春风化雨助学团”珠海、东莞、广州和上海4个微信群,有300多位爱心人士入住,共资助学生300多个,被资助学生的学校达到29所,其中广西27所、贵州和广东各1所。目前,他们得到一家IT公司的支持,该IT公司将免费为他们制作“春风化雨助学团”网站,帮助 “春风化雨助学团”“做大做强”。
小潘对此毫不掩饰其“野心”——通过网站建起“‘发起人-资助对象--认捐人-社会各界’交往的桥梁”,打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助学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借助互联网+,扩大“春风化雨助学团”辐射范围,让全国各贫困地区有需要的青少年都能受益,圆贫困地区孩子求学梦!
“扶贫济困,慈善为怀。”小潘说,真挚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来献一份爱心,帮助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孩子上学。“知识改变命运,我们的一点帮助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朱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