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碰到难题,还是在车间排故时遇到难点;无论是在航线支援时遭遇难关,还是在异地抢修时遭逢棘手的技术问题;不管是组里的年轻人、还是老同志;不管是工程师、还是工段的领导;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声音:"找斌哥,斌哥总会有办法!"
"斌哥"何许人?Ameco2016年的技术能手,北京基地发动机大修分部零件修理车间机械员:王斌!来Ameco之前,王斌在一家老国企从事了十余年的印刷机装配、调试、排故和售后维修工作。正可谓"十年磨一剑",在这十年里,凭借着聪敏的天资,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他从一个农村小伙逐步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不仅仅获得了几摞子"技术能手"、"先进个人"的奖状证书,而且在行业内获得了认可,在业内同行中小有名气。
在和笔者聊到这段经历时,他感慨:很多人认为国企是混日子的地方,我却认为那是最锻炼人的地方。父母"学好本事挣钱养家"的叮嘱,师傅"技术是工人的脸面"的教诲,就是我磨练自己的源动力。在谈到印刷机的从业经历对飞机发动机零件修理工作有何帮助的时候,他说:"两种机器的共同点是精密度高,对工作者的操作技能和严谨态度的要求是一样"。的确像他所说的那样,组长吴文祥说:"王斌刚来的时候,虽然这里的一切对于他都是从零开始,但是他的技术功底告诉我这都不是问题。"让吴组长感触最深的不仅是王斌的技术,还有他和同龄人相比少了那份浮躁,所以什么样的工作交给他让人感觉踏实。有一年春节期间接到指令要去武汉紧急排故,时间紧任务急,还可能出现不可预知的困难。派谁去?吴组长思虑再三,还是让王斌去了。果不其然,王斌不但保证了春节航班的正点,也让同行看到了Ameco在业内的技术实力。
屈指算来,41岁的王斌,已经在Ameco工作了十余年。十余年中,像武汉排故这样的工作,到底经历了多少,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由于岗位职能的特殊性,这种充满挑战性的非例行工作让王斌充分展示了扎实的技术功底、沉稳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不久前,一台V2500发动机试车后发现故障。例行的工作方案,不仅会产生20余万元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会因合同误期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找斌哥,斌哥一定有办法!"面对着狭小的施工空间,王斌一边仔细研读技术手册的要求,一边开动脑筋,一遍又一遍地设计、改动能够接近故障点的工具、工装,一次又一次地谨慎、细致、大胆地施工……。功夫不负有心人,斌哥再一次让同事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新机型的开发和原有机型状态的老化,发动机零件日常修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一天天加大。在工段中,每当有年轻人工作中遇到问题,总会向他请教,"找斌哥,斌哥总会有办法"!他每次都是毫无保留地细心传授。在他看来,每个人技术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公司整体维修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面对三方客户的紧急排故支援时,个人的技术能力、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就是Ameco的整体形象。这一点,曾经多次和王斌一起排故的叶盛深有感受:"有事找斌哥,不是句客气话,这是实至名归!斌哥遇事不急不躁,工作方案考虑的细致全面。在外面干活,不仅要速度,要质量还要漂亮,活干的好坏,是工人的脸面,更是企业的名片。"
8小时之外,王斌喜欢自己捣鼓些小玩意。随手找块碎料,做个自己独有的钥匙牌;拿几个易拉罐给儿子做个小飞机;用几个螺帽,做个随型的小摆件等。别人看着烦,他却乐在其中。他说:"想练技术,光靠着干活儿太片面了。手艺就是在多看、多想、多干中练出来的。练出了本事,才能让自己什么时候都有饭吃!"
从事技术行业的人,喜欢称自己是手艺人,新的时代,赋予了手艺人一个更为时尚的名字"匠人"。按照王斌自己的话讲:"我连手艺人都算不上,更不敢提那两个字了!"在北京基地还有很多像"斌哥"这样默默工作、谦虚低调的师傅们,他们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在一次次"找斌哥,斌哥会有办法!"的呼唤中,诸多像"斌哥"一样的技术能手们就是明天Ameco的匠人。(中国民航网通讯员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