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超是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驻沈阳的航站代表,周围的人都亲切地叫他“超哥”。不仅是因为他名字里面有个“超”字,还因为唐超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个“超人”,什么事情都能被处理得妥妥当当。川航在沈阳没有分公司,因此所有川航航班的地面保障工作都要由唐超一个人完成。从不正常航班的处置,到帮助机组办理出入境手续、联系酒店,都是唐超日常工作的内容。这样的工作似乎有些繁琐和枯燥,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干。唐超虽然是一名“80后”的年轻人,可他并没有畏惧工作的繁琐枯燥,一干就是好几年。
在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东北小伙子。眼前的唐超,穿着整齐的制服,笑起来,眉宇间透露着东北人特有的直爽。简单打个招呼,唐超礼貌谦和的态度就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几句简单的寒暄之后,采访正式开始。
3千元的感动
一个航空公司在外地机场的航站代表,就是在当地机场的“现场协调员”,做都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一百位旅客就有一百个故事,当唐超与这些“故事”的当事人相遇时,他总能用自己的真诚为故事写出大团圆的结局。
2013年5月31日,正在登机口附近巡视的唐超手机突然响了。“唐超,成都—沈阳—温哥华航班上发现一位老人走路摇摇晃晃的,脸色也不好。我担心老人身体不适宜乘机。”乘务长焦急地说。
接到电话,唐超跑步穿过廊桥来到客舱,看见一位老太太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乘务长正在一口一口喂老人喝水。见此情况,唐超第一时间联系了航医中心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到达后,初步测量发现老人血压已经达到高压170,低压140,远远超过正常范畴了。从老人的身体状况看,她需要立即下机去医院做进一步诊疗。没想到老人却拒绝下飞机:“我没有钱,在沈阳也没有家人朋友,我要去温哥华见女儿。”
唐超没有丝毫犹豫,蹲下身子,握着老太太的手,说道:“阿姨,您别害怕,我也有妈妈。您一个人出门在外,身体又不舒服,最起码您跟我下飞机,我能带您去医院检查,完了后送您上宾馆,我不会把您一个人扔在这,我陪着您。”接着,唐超向老人要了女儿在温哥华的联系方式,并掏出自己的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给老人的女人。老人感受到了唐超的真诚,终于同意下飞机去医院。
当天晚上19时,经过输液治疗,老人已经好了许多。唐超买了热气腾腾的东北大水饺和几个小菜送到了老人面前,“阿姨,既然都到东北了,我请您吃饺子。”老人一只手输液,一只手插着监护机,哪里能腾出手吃饺子。于是,唐超就用筷子夹起饺子,喂到老人嘴边。看着唐超这样照顾自己,老人突然感动地哭了,并心疼地说:“你都忙里忙外累了一天了,你也吃饺子吧。你不吃我也不吃。”老人把唐超当着了自己人,边说着还边耍起了小孩子脾气。
23时,老太太的血压平稳地降下来了。唐超带老人离开了医院,来到了机场宾馆,并自掏腰包安顿老人住了下来。由于成都—沈阳—温哥华的航班并不是每天都有,在唐超的安排下,老人在宾馆连续住了4天。唐超还特意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前台,嘱咐宾馆的工作人员记得每天7时要记得老人起来吃早餐。每天,唐超还会到宾馆看老人几次,给她带些水果啥的。等到有航班的那天,唐超又专门从机场借来了轮椅,替老人备好了降压药,亲自推着老人一起去办理乘机手续。
为了给老人看病,安排食宿,唐超前前后后花了3千多块钱,自己吭都没吭一声。分别的时候,老人拿出一张银行卡,对唐超说:“阿姨这里有2000多块钱,是阿姨的私房钱。阿姨全给你,以后我女儿回国,我一定要她报答你。”然而,唐超却把银行卡硬塞回了老人手中。
送走老人,唐超心中松了一口气,可很快又陷入难过当中。原来,唐超之前答应了女儿,“六一”儿童节回吉林老家陪女儿。可由于这件事,唐超不能实现对女儿的诺言,“女儿后来一想起这事,还说爸爸是骗子。”唐超说。
沈阳“二人转”
唐超告诉记者,2011年时,川航在沈阳只有2位工作人员,另一位是市区销售人员李锐。2012年6月,川航计划要开通成都—沈阳—温哥华航线,开航前各项准备工作的重担就压在了这两位“一线战士”的身上。面对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国际航站保障,唐超完全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回忆起之前的工作,唐超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公司需要我们在沈阳做一些开航前的准备工作。那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头绪,航线审批的文件该递送到哪个单位、哪个部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就只能拿着自己的名片,到边检等单位去主动自我介绍。一开始对方都不怎么理我们,可是后来我们去的次数多了,对方见我们很真诚,对我们的态度也转变了,后面工作继续推进就容易多了。”
为了做好开航前的准备工作,唐超跟李锐一起,积极配合川航相关部门同沈阳当地机场、海关、检疫、边防、口岸办等部门进行开航前的对口衔接协调工作,他们顶着酷热数次往返机场和相关单位,传递文件、沟通信息、协调具体环节,为温哥华航班的顺利开航付出了艰辛有效的努力。
唐超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他跟李锐基本上是吃住都在一起。那段时间,唐超除了要保障好每天的航班,白天还要为温哥华航线开航做准备。为了更好地做好开航准备,他跟李锐俩人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有时候一聊就聊到了深夜。
同样在沈阳的汉莎航空航站代表曾惊讶地问唐超:“川航在沈阳机场就你一个人来回跑吗?”唐超肯定地点了点头,汉莎的航站代表立即对唐超表示钦佩。唐超则幽默地对汉莎站长说:“我和李锐就是沈阳‘二人转’”。
“1比130”
做航班地面服务保障工作的人,最怕就是遇到航班不正常的情况。沈阳机场是哈尔滨和大连等机场的备降机场,受天气等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沈阳机场经常会接受备降航班。处理不正常航班对唐超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一旦出现航班备降的情况,即便是在凌晨两三点,唐超也要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往机场。
唐超生日那天,妻子在家为他做好饭菜,买好蛋糕,就等唐超回家两人一起庆祝他的生日。可是没想到,白天遇到了两个航班延误了,130多名旅客滞留候机楼内。延误的时间越来越长,旅客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几十名旅客围着唐超七嘴八舌地要说法。在旅客的“围攻”下,唐超没有退缩躲避,而是用更积极的态度去给旅客做好解释服务工作。面对旅客的谩骂质疑,唐超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倾听,旅客提出的合理诉求,唐超都尽量满足。几个小时过去,唐超只顾着给旅客发放矿泉水,自己一口水都没喝。嗓子实在说不出话了,就吃上两颗常年备在包里的“金嗓子”含片。
送走最后一位旅客时,已经是当天24时了。回到家,妻子已经睡了。看着一桌子已经冷掉的饭菜,生日蛋糕上的奶油也化掉了,唐超心里又难过又无奈。精疲力尽的唐超没有精力抱怨,匆匆洗完澡,刚躺上床睡了不到两个小时,手机又响了。电话那头说哈尔滨因为天气不好,又来了个备降航班。此时已经是凌晨4时,唐超揉揉通红的眼睛,只能立刻赶往机场。当顺利保障完所有不正常航班,第二天唐超就病倒了。
立荣航空沈阳代表处张晓娜说:“看着唐超熬得通红的双眼,面对旅客脸上却始终带着笑容,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最普通的川航人吃苦耐劳的质朴品格。”
唐超的一言一行,从简单的动作到尽全力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无不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川航的“美丽文化”。(《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郝蒙、通讯员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