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许珮华、李宜鹏 报道:“休息室里连母婴护理用品都准备齐全了,工会真是把我们的需求想到了心坎里!”在西安咸阳机场T5航站楼北三指廊职工共享休息室,刚结束航班保障的女职工王莉难掩心中的暖意。




(本文图片均由西安咸阳机场提供)
11月18日,西安咸阳机场新建职工共享休息室及迁建、新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一个个充满温度的职工阵地正式启用,成为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凝聚人心的生动注脚。西部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秦占欣,西安咸阳机场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荔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胡子荣,以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关乎职工福祉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时刻。
职工的需求在哪里,工会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破解一线职工“休息难、就餐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公司工会深入航站楼、站坪等作业现场开展调研,累计收集职工意见建议120余条,最终确定了“固定+移动”的休息室建设方案。经过数月的精心规划与建设,T5航站楼北三指廊、北站坪6区固定职工共享休息室与移动摆渡车职工共享休息室即日起同步投入使用。
位于T5航站楼535廊桥对面的共享休息室,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走进室内,暖黄色的灯光驱散了工作的疲惫,操作区的微波炉、冰箱满足职工热餐需求,就餐区的餐桌椅摆放整齐,充电区配备了普通插座与快充接口,解压区的沙袋、宣泄球为职工提供情绪释放渠道,舒缓区的绿植与轻音乐营造出静谧氛围,小憩区的折叠床铺整洁舒适,专门设置的“妈妈小屋”更是配备了哺乳椅、婴儿护理台、温奶器等贴心设施。这个总面积达120平方米的休息室,可同时容纳70余名职工使用,将为东区站坪及指廊区域工作的各运行保障单位及航司职工,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高品质工间休息保障。
相较于固定休息室的便捷,由地勤公司牵头打造的移动摆渡车共享休息室,则以“灵活机动”解决了站坪职工的休息痛点。工会工作人员结合站坪保障范围广、职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将闲置摆渡车进行全方位改造,内部不仅配备了空调、电视、饮水机、果汁机等基础设备,还贴心设置了可调节座椅与多组充电插座,甚至准备了应急药品与雨伞。这种“移动的温暖驿站”可根据航班保障高峰动态调整位置,在严寒酷暑、暴雨风雪等特殊天气及重大保障期间,第一时间为一线职工送去关怀,让后勤保障“跑”在职工需求前面。
完善职工休息保障的同时,公司工会始终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传承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此次完成迁建的马洁侠劳模创新工作室、齐闯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及新建岳建武等创新工作室,均选址在职工集中、业务核心的区域。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工会不仅注重展示“全国民航技术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创新成果,更着力突出阵地的孵化与培养功能,专门设置了成果研讨区、技能实训区、人才交流区,配备了专业的实验设备与资料查询系统。工作室将定期组织劳模工匠开展技术攻关、技能传帮带活动,通过“师带徒”“技能比武”等形式,让更多青年职工在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
目前,各工作室已梳理出行李分拣效率提升、航班保障流程优化等8个攻关课题,未来将成为推动公司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将作为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对外交流的示范窗口,展现西安咸阳机场职工的精神风貌。
集团领导对西安咸阳机场工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职工共享休息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成启用,是落实西部机场集团“谋企业发展、谋职工福祉”原则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工会组织“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的责任担当。
服务无止境,关怀不停步。西安咸阳机场公司工会将以此次揭牌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方面做好现有阵地的制度完善与管理细化工作,通过公开招募职工志愿者、建立意见反馈台账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另一方面,按计划推进明年10余处站坪职工共享休息室的建设,以及各区域职工活动场所的改造提升项目,让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快打造更多覆盖核心业务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健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
从一杯热水、一张休息床的细微关怀,到一个创新平台、一次成长机会的长远赋能,西安咸阳机场工会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把企业的温暖送到职工身边,让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凝聚起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集成。(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