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杨海瑞 报道: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陇原大地的空中通道正前所未有地加速崛起。截至11月18日,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年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前26天刷新历史纪录。
里程碑式的跨越,既是甘肃民航扎根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印证了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西北航空枢纽能级实现质的跃升,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集团锚定“11346”发展战略,在航线网络拓展、枢纽功能升级、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的系统性发力,更是国家强大发展势能在西部大地的具体彰显。
今年以来,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局,紧扣我省“一核三带”联动发展与“四强”行动要求,以“11346”发展战略为根本遵循,秉持“内网活、外联畅、国际通”总体思路,全力构建“骨干网、通道网、干支网、大众网”四维航空网络。通过稳扩运力、增支强干,成功架起甘肃联通世界的“空中桥梁”,让西部内陆省份的对外开放格局持续扩大。
截至11月18日,集团累计新开客运航线62条、货运航线3条,加密客运航线39条,新增通航城市15座,累计执行客货运航线254条,通航城市达119座。航线网络“骨架”不断强健,每日超10班的“快线”达7条,日均5班以上的“准快线”增至20条,形成了覆盖全国核心枢纽、串联区域节点、辐射“一带一路”沿线的立体航空网络。国际网络同步扩容,新开普吉、吉隆坡航线,恢复新加坡航班,加上此前重启的航线,“外联畅、国际通”的枢纽功能持续强化,为甘肃参与全球经贸文化交流搭建了高效平台。
作为西北进出疆的门户,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通道优势愈发凸显。目前已开通进出疆航线44条,覆盖疆内城市18座,每日进疆航班超30班,近30条经兰进疆航线构建起西北空中通道,成为全国经兰进疆的首选枢纽。今年3月投运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配套新增两条主跑道及27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使机场设计容量提升至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为兰西城市群空港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针对甘肃地域狭长、地面交通耗时久的特点,集团大力推进“干支协同、支支串飞”网络建设,先后开通7条省内串飞航线,累计保障旅客超过20万人次。支线机场同步发力,嘉峪关酒泉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提前48天破百万,同比增幅达16.23%,成为甘肃民航全域发展的生动注脚。
航空运输不仅追求速度,更要传递温度。集团以T3航站楼投运为契机,全面升级智慧服务体系,构建“1+3+N”运行管控架构,智慧数舱每秒可处理8万条运行数据,机场资源调配效率提升40%。63条智能安检通道将旅客过检时间压缩至3分钟以内,自助行李托运平均时间降至3分钟,靠桥率高达99.54%位居全国首位,让出行更高效便捷。同时,集团持续升级“经兰飞·如意行”中转服务品牌,打造中转增值、区域联动、高校学生关怀、文旅融合等特色产品矩阵,实现“一次值机、行李直挂”的无缝体验,累计保障中转旅客吞吐量超160万人次,同比增长11%。
从航线拓展到服务升级,从枢纽建设到产业融合,2000万人次的突破是甘肃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立足国家战略赋予的时代机遇,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将继续以“11346”发展战略为指引,持续强化西北中转枢纽功能,推动航旅融合、空铁联运深度发展,做强机场核心产业、做大航空保障产业、做优航空延伸产业、开拓临空新质产业,将进一步织密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完善智慧机场生态,提升枢纽辐射能力,让甘肃民航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的“空中门户”,为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西部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大民航力量。(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