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近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正式启用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实现托运行李可视化、可追溯管理的全面升级,这一技术落地不仅彰显了机场行李管理的行业领先水平,更成为其近年技术迭代提速的现实注脚。
该系统以UHF RFID电子标签为核心,搭载360°无死角识别技术,彻底摆脱传统条码对行李摆放姿态、标签完整性的依赖。无论行李箱倒放、叠压或高速移动,读写器每秒可扫描500件行李,即便是带铝膜或金属材质的行李箱,识别率也从传统条码的78%跃升至99.99%,暴雨、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100%稳定识别。
在全流程管控上,系统自动采集行李在值机、安检、分拣、装机等关键节点的实时数据,旅客通过机场微信公众号“行李查询”功能,即可实时接收行李动态推送,全程掌握流转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四大维度保障机制,形成闭环式安全防护——错装预警功能通过RFID设备实时核对行李目的站信息,触发声光报警精准拦截错装行李,从源头规避运输偏差;装机清点功能自动完成行李数量校验与数据比对,同步推送未装机行李信息,为“最后一分钟修正”提供数据支撑;舱位匹配功能与CARGOS系统深度联动,智能核验装机舱位精准度,确保装载与计划完全一致;创新推出的“以图搜行李”功能,结合图像识别与定位技术,3分钟内即可完成行李精准查找,高效响应行李退运、未登机行李处置等突发需求。
系统启用后成效显著:不正常行李率降至万分之1.12,行李查找耗时效率提升80%,成功杜绝大规模错装、漏装问题,既降低了人工干预成本,更让旅客告别行李“失联”焦虑。
RFID行李系统的落地,是兰州中川机场近年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以T3航站楼建设为核心的三期扩建工程五年间稳步推进,推动机场从基础设施到智慧服务实现全方位升级,技术布局上呈现“多点突破、全面赋能”的发展态势。从厘米级精度净空区测绘技术的应用,到基于数字孪生的能源管理平台落地;从毫米波人体成像安检仪、智能安检回筐系统的普及,到人脸识别全流程覆盖缩短旅客验证时间;从全自动驾驶登机桥的投用,到“探驱一体化”鸟防系统的部署,前沿技术已深度融入航班流、旅客流、行李流的全链条管理。
交通枢纽功能也同步实现技术升级,中川机场东站高铁站同步开通后,38分钟即可衔接兰州市区,综合交通中心实现飞机、高铁、长途客运等交通工具的无缝换乘,而RFID行李系统与这些智慧化举措形成合力,构建起“快进快出、全程可控”的出行生态,持续缩小与国内一流空港的差距,用技术进步擦亮甘肃对外开放的空中窗口。(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