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 通讯员陈明旭、薛志文 报道:随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进入多跑道运行阶段,现场运行覆盖面扩大、旅客流量增多、设施设备持续投用等因素,为机场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响应速度,强化数据管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航空安全保卫部(消防救援站)以“科技赋能”为核心、以数字化转型为路径,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持续推动消防管理从“人防”向“智防”转型,构建智慧化,精确化,全员化的消防新生态。
从“人防”到“智防”实现预警能力跨越式提升
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保养管理、火灾隐患实时监测……近年来,航空安全保卫部(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中心积极探索推进消防安全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整合视频监控资源,秉持“资源汇聚、共建共享、数据赋能”理念,融合传统消防系统与物联网技术,创新推出智慧消防数字孪生系统,系统涵盖综合运行态势、消防设施监测、消防报警监测、消防安全管理、视频监控设备、大数据分析六大功能板块,实现全域感知、精准定位、可视化弹窗报警确认等核心能力,全面提升航站楼及周边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智能化与高效化水平。依托前端视频资源的统一汇聚、共享调用、智能解析与分类治理,全面开展智能识别预警与业务流程闭环管理。系统具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力,可自动识别火焰、烟雾等火灾初期特征。一旦检测到异常,可在秒级内完成从识别到平台告警的全流程,精准定位火点并自动调取周边监控画面,从而达成“打早、打小”的防控目标,将火灾风险扑灭于萌芽状态。同时智慧消防数字孪生系统的传感器,遍布航站楼各重点区域,实时捕捉烟雾浓度、温度异常、消防水压等关键数据,通过实现消防设施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从动态监测、预测维护到资产溯源,全方位杜绝设施 “隐疾”,更推动消防安全管理逐步向“科技密集型”转型,为机场消防安全成功构建起一道“数字防火墙”。
从“传统被动接警”到“智慧主动处警”提升接处警加速度
随着火灾事故逐渐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征,可燃物增多、火势蔓延更快、烟雾毒性更强,这给机场消防接处警的信息获取、火情研判、力量调派等环节带来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航空安全保卫部(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中心依托智能火警调度系统,从接处警源头到指挥处置全流程升级,为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筑牢“智慧防线”。以往接警后,要先反复确认位置再调派力量,现在火警调度系统率先在“接警源头”实现突破:系统可对报警人进行语音识别,提前做出预警,使得消防救援人员能为灭火救援抢出关键的黄金时间。同时系统能够深度整合警情数据、气象信息、消防资源等多维要素,加之平板指挥系统及应急救援记录仪等辅助设备,能够助力消防指挥人员高效开展警情研判与力量调派,既能精准掌握火灾现场可燃物类型、火势蔓延趋势,又能结合火灾类型、现场规模,科学调集不同装备、车辆到场,实现“多力量协同作战”的科学调度。接警调派模式的变革,激发了机场消防现代化指挥能力的实体化运行活力,为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应对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航空安全保卫部(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中心将持续推动消防应急从“经验驱动”向“智慧驱动”跨越,以火灾防范“快一步”、应急处置“准一分”的进阶成效,进一步织密筑牢更高效的安全防护网。(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