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韦志豪 报道:10月16日,以技术革新为主题的2025(第十三届)国际智慧机场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长沙机场凭借突破性创新成果荣获“智慧机场技术创新奖”。

长沙机场创新成果荣获国际智慧机场发展大会“智慧机场技术创新奖”
近年来,湖南机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技术创新为突破,以工匠培育为抓手,不断推动集团“双一流”建设。
敢突破 攻克痛点出成果
2019年,在湖南机场集团的大力推动下,长沙机场智慧机场部高级工程师伏懿曛牵头的技术团队——“老伏”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迈出湖南机场工匠带领团队创新攻坚的探索之路。
成立以来,“老伏”创新工作室聚焦机场现场运行一线,主导攻关自助值机纸屑卡机、围界监控镜头雾化故障、值机截载时间缩短等多个技术难题,其中研发“ATP-Ⅱ型纸屑自动清理机”将设备故障率降低40%,填补行业空白;“监控镜头智能除湿除雾装置”将作业效能提升10倍;“锂电池智能审批平台”极大缩短审批时间,让旅客出行尽享便捷。凭借这些突破,“老伏”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伏懿曛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企工匠”“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技术能手”“湖湘工匠”。

老伏工作室获评“全国民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工匠精神不是守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造。为了给机场技术人才搭建更多的创新平台,湖南机场出台《集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建成24个涵盖技术变革、服务提升、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工作室,真正实现传统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与新时代的创新赋能深度融合。
有传承 青蓝相继传薪火
在”老伏“创新工作室,创新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众人拾柴“的协作共赢。依托湖南机场的”师带徒“”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伏懿曛在工作室内牵头制定《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将项目孵化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3.5个月,更以”师徒结对“为纽带,将自己16年的技术积累倾囊相授。
“师徒是传承,更是责任的接力。”叶健是老伏创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也是伏懿曛的技术传承人。前期作为信息设备维护员的他,因不善言辞却痴迷技术,被伏懿曛一眼看中,两人结为师徒,伏懿曛鼓励他“从工作痛点里找创新方向”。正是这份信任,让叶健从“摆弄零件的理工男”成长为手握4项国家专利的研发组长,更带出了一支敢啃“硬骨头”的团队。

叶健带领民航职工“五小”创新成果亮相中华全国总工会展区(本文图片均由湖南机场提供)
匠心聚,百业兴。湖南机场强化政策支持,打通机制堵点,优化成才环境,每年评选岗位能手、服务明星、优秀班组,举办一线岗位技能竞赛、群众性劳动竞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正成为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创未来 创新引领启新程
创新没有休止符。近年来,湖南机场以“机制+平台+队伍”立体化布局,为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人才打造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
机制上保障,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双主线,成立湖南机场产业创新研究院,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等顶层政策,构建“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制度保障”闭环机制,为创新提供政策土壤与资源支撑。平台上支持,以“创新创效”论坛、“科技周”等常态化活动为载体,举办工匠面对面交流活动,搭建全员参与的创新交流平台,鼓励员工突破常规、共探新径。氛围上引导,大力宣传创新成果及典型,汇编优秀项目创新工作经验,引导湖南机场全员向先进学习,向工匠看齐,掀起创新创效热潮。
未来,湖南机场将继续以支撑四型机场建设、打造产业创新标杆为导向,持续数智化转型,为湖南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