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 通讯员郭燕萍 报道:近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鸟击防治工作被民航局作为优秀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这是对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在鸟击防范领域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的充分肯定。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积极践行民航局“源头防控、精准施策”要求,创新构建“优化体系+治理生态+联动政府”三位一体鸟防工作模式,通过政企学研协同发力,系统防控鸟击航空器安全风险,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科学防控体系,夯实鸟击防治基础
机场依托新疆机场集团鸟害防治中心工作机制,动态调整防控措施;与新疆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生态调研实验基地,强化专业人才支撑;与国际湿地研究协会筹建“鸟击防范研究所”,研究智能探测定位、鸟类声景干扰等一体化驱鸟模式。同时,建立鸟羽信息数据库,已收录13目27科81种鸟羽数据,为制定针对性防范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分区分类精准治理,源头控制鸟击风险
机场创新将周边15公里区域划设为四大生态区域,实施差异化治理策略:一是保护核心区,开展高危鸟种源头防控,通过专项治鼠措施有效降低鵟类活动频次;二是防范责任区,细分8个分区,通过生态诱因引导燕类改变活动区域,燕类数量下降61.3%;三是生态环境管控核心区,联合地方政府治理种苗场等热点区域,系统消除安全隐患;四是生态环境调研关注区,动态追踪迁徙鸟类,提前预警防控。

专项治理信鸽威胁,联动机制成效显著
针对鸽类活动重大威胁,机场建立管理局督导、机场主导、政府联动的工作机制,排查周边养鸽户18处,开展宣传劝阻32次,联合公安机关依法追究违法驯放责任,有效管控信鸽安全风险。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供图)
防控成效显著,获民航局高度认可
通过三位一体防治模式,乌鲁木齐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形成合力,周边鸟种结构和数量趋于稳定。2025年上半年,机场鸟击航空器事件总数同比下降44.4%,责任区鸟击事件同比下降90%,危险鸟种、非危险鸟种、昆虫种类同比分别下降60%、63.6%、75%,鸟击防控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民航局在通知中要求各运输机场充分借鉴乌鲁木齐机场相关工作经验,结合专项方案和整治通知要求,分区分级开展生态调研和治理,进一步提高鸟击防范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一表彰不仅是对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鸟击防治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全国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示范引领,将推动我国民航鸟击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