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朱鑫凯 报道:近日,西安咸阳机场远程机坪塔台顺利通过运行验证前专家评审,这一成果是机场智慧建设的标志性进展,更成为其“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与三期扩建工程深度协同的生动注脚,为远程塔台技术在西北民航的全面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的核心枢纽,西安咸阳机场此次突破与自身持续扩容的发展势头形成精准呼应,彰显了西北最大国际机场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引领地位。此次评审由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组织,西安咸阳机场公司、机场建设指挥部及民航二所联合进行。
西安咸阳机场作为民航局在西北地区批复的首个远程机坪塔台技术试点机场,该项目从建设之初便深度融入机场“感知—网络—平台—应用”全栈数智体系,与T5航站楼引入的云计算平台、全国首张民航5G专网形成技术联动。评审组专家、各方领导及行业同仁不仅听取了西安机场关于远程机坪塔台建设、运行验证准备情况的汇报,更重点了解了该系统与机场联合运控中心75个智能化系统的数据衔接方案——这一设计可实现航班调度、旅客流量、设备状态等6400项数据的实时贯通,为后续运行效能提升埋下伏笔。
由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吉林机场集团、广州机场等单位组成的业内专家组,围绕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工作程序、运行环境等核心维度开展深度评审。在现场踏勘中,专家们特别关注了系统的国产化适配能力——该塔台采用民航二所攻坚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化调优,与机场云计算平台的资源池化管理模式形成互补,可动态响应三期扩建后北二跑道投运带来的运控压力。经过文件审查与质询讨论,评审组一致认为,该远程机坪塔台在技术成熟度与场景适配性上均达到运行验证标准,尤其在多机场协同指挥、极端天气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设计,精准匹配了西安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4600万人次、货邮近29万吨的运行需求。
为最大化项目示范效应,评审组结合西安机场“3+1”国际航网布局战略,就验证方案与中亚航线客货运调度的衔接、运行手册与综合交通枢纽的协同机制等提出优化意见。评审专家指出,该远程塔台需进一步强化与T5航站楼自助值机、智能安检等系统的数据联动,助力机场将航班正常率再提新高度——目前西安机场航班正常率已位居全国第一,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已使安检效率提升30%以上。
西安咸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照评审意见制定专项计划,推动远程机坪塔台与三期扩建工程同步落地。该项目全面投用后,预计可使机坪运行效率提升20%以上,为2026年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100万吨的目标提供关键支撑。从5G专网全覆盖到远程塔台投用,从T5航站楼落成交付到临空经济突破400亿元,西安咸阳机场正以技术创新串联起枢纽扩容、产业升级与开放发展的脉络,为西北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