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孔勃旺、马思源 报道:眼下正值暑运旺季,面对复杂天气增多与安全保障压力叠加的双重挑战,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济南机场通过系统化部署、精准化防控、常态化监督,确保“风险预防更早、安全基础更牢、监督落实更细”,多措并举绷紧季节性风险防控弦,筑牢安全屏障。

未雨绸缪,风险防控早一步
为进一步提高机务维修质量,济南机场组织相关部室的党员、业务骨干召开暑运保障部署会,要求各岗位人员务必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切实增强应对复杂天气特别是极端天气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增强夏季雷暴、冰雹、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风险意识,加强绕机检查和飞机放行关,严格执行“按章操作”“眼到、口到、手到”的绕机检查标准和“望、闻、问、切”的排故方法,以更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维修质量绝对可靠。
同时,济南机场利用安全信息驱动风险防控升级,实时关注特殊天气预警、行业不安全事件、局方安全提示等重要信息,精准把握高温、强对流天气多发的特点,提高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实效度。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进行动态管理,靶向分析不安全事件原因,在时间跨度和风险等级上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做到因时因势调整阶段性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按照“早预警、早会商、早决策、早处置、早落实”的“五早”原则,将安全关口前移,充分考虑特殊天气、保障能力等方面因素,全面把握人、机、环等重要因素,下好风险防控“先手棋”。
曲突徙薪,安全水平再提升
为保障航空器适航安全,做到万无一失,济南机场紧盯重点岗位、重点保障环节、重点人员,针对雷击、雹击、鸟击、极端天气处置等风险措施,进行“再学习、再落实”,对执飞重点机型季节性故障进行专项梳理,整理归纳近年来雷击检查案例,进一步温故知新,提升检查质量。结合雨季带来航班大面积延误、备降保障等特殊情况的处置,不断梳理应急处置程序,完善预案内容,针对雷击、雹击、航空器系留、换轮等工作进行专项培训,主动找不足、补短板。在此基础上,采取机位分区域保障、人员相互备份、保障及时沟通等应对方法,主动优化大面积航班备降举措,有效提高运行保障效率。
在开展车辆设备应急处置方面,济南机场积极开展人防、技防等有效措施,通过安装车辆设备高温预警装置和开展不同类型的特种保障车辆自燃、无动力失能等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检验处置程序的有效性,增强保障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燃”,确保面对突发情况能够有效处置、快速应对。

(济南机场供图)
履职尽责,安全监督再强化
为确保暑运安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济南机场着力在执行标准、靠前监管两方面下足功夫。聚焦“重基础、强管理、控关键”,坚持抓小防大、高标严管,实现风险关口前移。强化对特殊天气、雷雨季风险的识别,形成专项风险清单,逐项进行细化,实现源头治理,做到“早预警、早干预、早处置”。同时,抓好车辆、设施的雨季、高温维保检查,对车辆油电管路、制动系统进行重点检查,不断提升车辆、设备技术状态,防止车辆、设备带病上岗,确保运行平稳。
此外,济南机场精准匹配人员、航班运力变化,持续优化工程技术人员配置,提高航材工具取用效率,确保及时取用。并不断强化航前、航后等关键节点的现场监督,提高对特殊天气和不正常情况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指挥决策能力。同时严格管控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杜绝出现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行为,高度关注航空器牵引、鸟击雷击检查等高风险作业区域和关键环节,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高温下暑运如火如荼,济南机场将全面强化各项航班安全保障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守护广大旅客安全顺畅出行。(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