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航空物流增速领跑传统货运、跨境贸易与高端制造业对时效需求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机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与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公司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同为两地“异地货站”揭牌,宣告陕深异地货站合作项目正式落地,更标志着以西安为中心辐射西北、以深圳为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西双向互济跨区域航空物流合作,迈入资源深度整合、效率全面跃升的新阶段。
作为中国航空物流版图上的核心枢纽,西安与深圳的物流协同具有战略互补性——西安依托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区位优势,是连接西北内陆与中亚、欧洲的关键节点,其航空物流网络在能源装备、跨境电商等领域布局深远;深圳则凭借珠三角制造业基地与全球航运枢纽的双重身份,在电子信息、高端消费品类的航空运输中占据核心地位。前期,双方已在航网通道加密、货源精准组织、场站标准对接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成功带动西安往返深圳航线年货运量突破2.4万吨,同比增长11%,为异地货站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为响应国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部署,共同开拓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双方合作再度升级,正式签署《互为异地货站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两地将重点推进三大创新举措:统一货物收运、安检、仓储、中转等全流程操作规范,实现“一地通关、两地互认”,大幅减少货物中转环节的时间损耗;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打通两地物流信息壁垒,实现货物状态实时追踪、舱位资源动态共享、报关数据无缝对接,让货主“一键掌握全流程”;
以及整合两地地面运输资源,推出“航空+公路”多式联运解决方案,覆盖西安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周边300公里半径城市,形成“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的高效物流通道。
这些举措将直接赋能高时效、特色化产品的快速集散:对于深圳的电子产品,可通过异地货站实现“深圳集货-西安中转-西北分拨”的48小时直达;对于西安的生鲜冷链产品,能借助深圳的国际航线网络,72小时送达东南亚市场;而跨境电商包裹则可通过两地枢纽的联动,实现“国内集货-双向中转-全球分拨”的链路优化。据测算,项目全面运营后,两地货物中转时效将提升30%以上,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20%,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陕深样板”。
当前,航空物流已成为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800万吨,其中跨境电商航空运输量同比增长超25%,高端制造业零部件运输需求年均增速保持在18%以上。陕深异地货站的落地,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关键布局--通过联动西安机场“向西开放”的国际航网(目前已开通至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阿拉木图等20余条全货运航线)与深圳机场“链接全球”的密集国际航班(通达全球50余个主要货运节点),形成“国内高效循环+国际顺畅联通”的双枢纽联动模式。
在此背景下,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公司将以异地货站为支点,推动航空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在航线网络方面,由点及面推进与深圳的干支联动,加密两地快线频次,并联合开通至长三角、京津冀的中转联程航线,打造“全国12小时达”的精品运输网络;资源共享方面,能持续深化运力调配、市场渠道、场站设施等核心资源的协同,探索“舱位互换、收益共享”的创新模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在辐射能力方面,可逐步将合作模式复制推广至西北五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运输体系,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枢纽机场协同新示范。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陕深异地货站的启航,不仅是两地航空物流企业的优势互补,更是中国航空枢纽从“单点发力”向“协同共赢”的转型缩影。这一创新模式将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再续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