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0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至5月20日,累计保障运输起降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79.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2%、9.5%。尤其在清明、五一假期,旅客吞吐量分别达12.47万人次、25.7万人次,同比增幅15.87%和6.34%。这座陇原大地的空中门户,用短短两个月时间交出了一份不俗答卷。在这亮眼数据背后,是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
规模跃升 提升枢纽能级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不仅是机场面积的拓展,更是运输能级、科技含量与服务质量的跃升。数据显示,T3航站楼投运后,机场的航空枢纽作用逐步凸显,“经兰飞·如意行”中转服务吸引了大量旅客,周边市州旅客占比大幅提升。这一变化,让旅客的出行选择更加丰富多样。
围绕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内网活、外联畅、国际通”的总体思路,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巩固完善“骨干网、通道网、干支网、大众网”四大基础网络,推动航空市场高质量发展。三期投运以来,新增、恢复了舟山、十堰、克拉玛依、库车、满洲里等众多航点;加密了上海、乌鲁木齐、成都、南京、海口、重庆、哈尔滨、拉萨等热门旅游城市的航班;新增乌鲁木齐、喀什、伊宁、阿克苏、和田、等14个航点,经兰进疆航线达35条。
在国际及地区航班方面,机场加快复航及开航工作,开通了大阪、名古屋、新加坡、芽庄、曼谷、万象等航点,为甘肃的对外开放、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搭建起便捷的空中桥梁。
与此同时,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持续发挥省会航空枢纽作用,通过加密省内航线网络、优化内网运营,强化省内“干支联动”,不断提升区域航空通达性及服务效能,为全省“强省会”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综合交通中心“空铁陆”“零换乘”优势,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已逐步从单一运输枢纽转变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引擎”。目前,中川机场东站城际铁路日均发车频次增加至44列(含6列高峰线),兰州(兰州西)至中川机场城际列车平均22分钟一趟,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行,以机场为核心的“1小时都市圈”正加速成型。
为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围绕铁路“安检互认”的“软服务”,自5月5日至6月30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推出“经兰飞·空铁联运”联票优惠活动。乘机前往北京的天水旅客裴先生一家体验到了这一优惠的便利:“现在我们天水人坐飞机更方便了,从天水南站出发,2个小时就到中川机场东站,还能节省200多元车费,比辗转其他机场更省时、省心、省钱!”武威旅客赵女士也表示:“兰张三四线直达中川机场,到站即登机,出行真的太方便了!”

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空铁陆”便捷换乘(蒋文艳/摄)
科技跃升 驱动效率升级
近日,2025年4月全国千万级机场始发航班近机位靠桥率统计结果出炉,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以100%的靠桥率位居榜首,成为当月国内航班保障效率最高的枢纽机场之一。这背后,是机场硬件、运行保障、旅客服务及货运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升级。
近机位靠桥率是衡量机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近机位占比越高,旅客通过廊桥上下飞机的便利性越高,机场整体运行效率越出色。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靠桥率同比增长49.06%,环比增长33.38%。与部分因机位紧张而频繁使用摆渡车的繁忙枢纽机场相比,兰州机场凭借“硬核升级”,为旅客打造“一步登机”的无缝体验,旅客满意度持续提升。

全自动驾驶登机桥(曹昱/摄)
在设计优化方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采用“主楼+四条指廊”结构,不仅将飞机在站坪的滑行路径缩短至1.2公里,显著提高运行效率,还在同等用地条件下,极大提升航班靠桥率——近机位占比达78.7%,使兰州机场成为国内单体航站楼提供登机桥最多的机场之一。同时,机场设置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实现更多近机位、更短站坪滑行距离及更顺畅的空侧交通体系,为机场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运行保障方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通过引入A-CDM系统,有效联动各保障要素与单元,实现保障流程和节点的标准化管理;引入AI智能分配算法,提升地面保障协同效率。两个月来,机场日均航班起降330架次,单日最高保障389架次,航班平均放行正常率达92.98%,航空器靠桥率达99.61%,运行效率提质升级,旅客乘机体验显著提升。
依托甘肃民航“乘心如意”服务品牌矩阵与智能化服务设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旅客服务全流程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航站楼内,自助值机与自助行李托运一站式整合,旅客无需在不同区域奔波,缩短值机时间;安检通道配备毫米波设备,采用集中自助验证模式,实现效率与安全双重提升,安检排队时间减少40%以上;“刷脸登机”让旅客无需繁琐手续即可完成身份验证;“机器人小兰”“行李机器人”“智慧航站导航系统”等智能化设施提供“AI心”陪伴,让出行更有温度、更从容。
货运方面,机场启用春秋航空新货站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电子运单应用使货物流转效率提升30%、操作周期压缩超50%,推动行业低碳智能转型;与顺丰速运共同打造的智慧行李服务中心实现无人化操作,1分钟内可完成行李标准化处理。此外,机场将构建空陆联运智慧物流网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服务跃升 彰显人文关怀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的投运,不仅是硬件的全面升级,更是服务模式的智慧化跃迁与人文关怀的深度彰显。机场以旅客行李服务为切入点,将“以心换心”的服务理念融入全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心心箱印”服务品牌。通过标识贴实现行李分类规范化管理,配套推出“箱体美容”“易碎品警示”“行李追踪”“箱伴无忧”等12项子服务,如一套贴心的“服务组合拳”,有效解决旅客对行李的担忧,让旅客安心出行。
随着三期投用,一系列新技术加持让“心心箱印”服务品牌焕发生机。三维全景行李系统、行李筐拆垛系统、带阻尼器的新型滑槽等技术应用,为行李运输和处理提供更高效、安全的保障;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实现印章图案与行李信息的智能关联,真正实现对每一件“无声旅客”的全流程呵护,让“心心箱印”服务品牌内涵更丰富、更有深度。

“心心箱印”呵护旅客行李运输(曹昱/摄)

“心心箱印”化解旅客揪心问题(蒋文艳/摄)
小小行李箱,蕴藏大文章。在值机环节,机场工作人员如细心的“守护者”,主动为老旧行李箱捆绑加固带,并根据磨损风险等级粘贴不同颜色的分级标识;在“易碎品专属通道”,工作人员采用防震包装并标注开箱优先提示;在T3行李分拣大厅,传送带上即将配送至各出港航班的行李有序滑落至分拣单元,带阻尼器的新型滑槽增加了无动力滚筒、阻尼滚筒、过渡板、容量检测装置及报警提醒等装置,大大降低行李下滑至末端的速度。
走进行李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三维全景行李系统对行李精准追踪与定位,行李有无遗漏、是否滞留传送带一目了然,不仅提升行李转运、补印标签的效率,还极大提升行李处理的可靠性。机坪上,监装监卸员、搬运员将行李轻拿轻放装入飞机货舱,过程规范有序。机场地勤保障部监装监卸室副经理鲁艳说:“行李就是旅客,守护好它们,就是对旅客每一次美好出行的守护。”
让每一件行李都成为传递温情的载体,每一次出行都能感受时代的进步。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的投运,不仅是跑道的延伸、航站楼的扩建,更是规模的量级增长、效率的硬核升级、服务的智慧化跃迁、人文关怀的深度彰显。这座丝路空港正以凌云之志,托举起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张剑利 王琳)(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校对: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