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 通讯员胡秀 报道:技术保障是民航空管安全运行、指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如何科学优化调整现有岗位进而提高效率一直是各单位努力破解的难题。在这方面,浙江温州空管站技术保障部用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明显实效。

岗位为什么优化?
技术保障部现有 58人,下设6个业务科室,其中本场有终端运行室、网络传输室、计算机室和动力设备室,雷达保障室和导航保障室主要设备均在远台,各科室均设置24小时值班岗位。各岗位人员承担设备监控和维护维修工作,兼顾项目建设、科技项目研究、各类比赛和培训授课等,常态化呈现人员紧缺现象,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兼顾各项工作,给安全保障带来很大的压力。
经过调研,温州空管站技保部决定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岗位科学优化来提高工作效率。2020年制定了《温州空管站技术保障部大机房岗位优化方案》,并开展了前期科室间岗位交叉业务培训及岗位胜任能力考核工作。
岗位怎么样优化?
通过研究分析并结合服务对象、工作量、专业特点等情况,技保部决定对终端运行室和网络传输室、雷达保障室和导航保障室、动力室和计算机室共6个科室分阶段进行岗位优化工作,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兼顾安全与发展的目标,第一阶段2021年先行对终端运行室和网络传输室进行岗位优化试点工作。
技保部制定了与大机房岗位运行情况相匹配的“实践能力考核要素表”和“专业能力考核要素表”,并参照两张表单对相关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大机房岗位优化调整涉及的系统和设备,对科室所辖信息系统和设备进行系统性的交叉培训,人员资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队伍素质能力普遍提高。
培训结束后,又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马上开展资质审查和岗位胜任力评估工作。经资质审查和岗位胜任力评估确定符合大机房岗位值班资格的人员共有17人,基本满足大机房岗位优化调整后的人力资源需求。

优化有哪些效果?
2021年12 月23日,温州空管站大机房岗位优化试运行工作正式开始。终端运行室和网络传输室目前符合大机房岗位人员值班资格的人员由原有23人岗位优化调整后减少了6人,现场岗位值守人员由原有的4人变为3人。
1年多来,大机房岗位优化取得了明显实效,主要表现为:一是简化了终端运行室和网络运行室岗位间的通报流程,缩短了应急通报的时间,应急处置效率得到提升。二是简化了管制部门联系接口,提升了管制用户的服务体验,面向管制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缓解了大机房设备维护人员短缺现象,实现了人员和设备集约化管理,实现了减员增效。四是带班主任的设立和以班组为运行单位的新运行模式,使现场管理条线更简化、管理层级更扁平。五是大机房现场工作氛围浓厚了,气氛更融洽了。
终端运行室主任张浙立说,岗位优化后人员素质提高很明显,优化前每个人只有监视、通信3个执照,现在又增加了2个执照,岗位胜任力大大提升,每个班组由4人减少到现在3人,人少了反而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做的更实。
网络传输室主任王强认为,现在部门和管制部门沟通协调能力提高非常明显,更顺畅、更高效。“现在两个部门沟通成本减少了很多,特情响应很快,管制员精力更加集中到飞机指挥,运行安全自然得到明显提升。”管制运行部魏德帅深有感触地说道。
技术保障部主任陈丽丽说,待条件成熟后将推动其它4个科室的岗位优化工作,通过“大岗位、大运行、大值班”这一总体思路全面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空管站的整体安全运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