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台风韦帕登陆前夕,海口飘起了小雨。
纵使台风将至,来自广州和香港、澳门地区的管制员们不惧风雨,如约而至,共同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空管青年交流实践活动。
在为期两天的交流中,来自粤港澳琼四地的空管青年齐聚一堂,通过多维度的交流与实践,共话业务协同,同叙文化情谊,凝聚起团结共建世界一流空管的青春合力。

参观三亚区管
一次开拓视野的业务交流
据介绍,此次交流活动是在民航局港澳台办、民航局空管局港澳台办大力支持下,由民航局空管局团委主办,中南空管局团委、海南空管分局承办,香港航空管制协会、澳门空中交通管制员协会共同参与的一项青年活动。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搭建四地空管青年业务交流平台,共同探索提升空管服务品质、保障飞行安全的新路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选择在海口?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海南空管分局所辖的三亚飞行情报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空管业务联系紧密、交流需求迫切,希望借助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活力,助力青年拓展视野,感知创新的浪潮。
在活动交流环节,海南空管分局详细介绍了三亚飞行情报区的区位优势与特点。三亚飞行情报区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南中国海北部地区,是海南地区空域的主体部分,北接广州飞行情报区,东至香港、马尼拉飞行情报区,南临胡志明飞行情报区,西抵河内飞行情报区,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是东北亚以及国内各机场往返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海上大通道。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三亚区管中心主要分为岛内扇区和洋区扇区,是国内唯一一家使用双轨运行的管制情报区,即岛内扇区使用的中国民航管制运行规则,而洋区扇区则是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运行。因此,洋区扇区成了国内唯一一家全天候使用全英文的协调和指挥扇区。
在了解了三亚飞行情报区的特点之后,参会代表来到三亚区管中心和进近管制大厅,亲身感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周边管制的特点和挑战,并与工作人员不时展开交流。“我们与三亚区管洋区扇区的管理标准和用语都是类似的。以前,我们只是在电波里交流,而这次的实地探访,让我们对彼此更了解,沟通更顺畅,感情也更加深厚了。”一名香港管制员表示。

书法文化交流
一场沟通人心的筑基之旅
在主办方看来,这是一次空管青年的沟通交流,但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青年交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快速崛起,在半径8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7座机场、13条跑道,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是公认的飞行复杂、保障量大的机场群。加强这一地区的青年交流,有利于促进地区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
人才是决胜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大湾区民航发展的活水之源,而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交流活动的开展为做好管制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厚植大湾区的空管人才基础。
据悉,去年4月,大湾区空管青年联盟在广州成立。这是由民航局空管局团委发起,联合香港航空管制协会、澳门空中交通管制员协会共同参与的青年组织,旨在建设成为助力湾区飞行安全、促进运行高效、传播空管文化的交流平台。
依托联盟的平台,三地青年围绕大湾区民航安全发展深入研讨,足迹遍布北京、广州、香港、珠海。港澳青年走进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实践学习,内地青年亦赴香港民航处、香港国际机场及飞行服务队考察交流,亲身感受民航科技的蓬勃脉动以及一脉相承的文化风采。从线上到线下,从内地到港澳,从业务交流到情感交融,累计120余名青年参与其中。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青年之间的友谊,更拓宽了国际视野,点燃了投身湾区民航事业的热情。
文化交流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粤港澳琼大湾区的空管青年们带来各具特色的文化展示,共同书写书法作品,在文化交流中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文化融合。
为了纪念这次海口之约,在活动交流现场,还举行了纪念品赠送仪式。海南空管分局与港澳地区空管协会的青年代表互送了纪念品,许下了四地携手共进的郑重承诺。“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希望能通过小小的纪念品播下友谊的种子,这是一对一结对交流的具象化,更是青年一代接力传承、并肩成长的开始。”中南空管局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参观三亚区管
一个收获颇丰的学习机遇
本次交流还安排了一个独特的内容,参观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文昌国际航天城。
自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文昌国际航天城已形成“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协同的产业格局。截至2025年6月,已有近3000家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其中航天相关企业超700家。
在航天城里,一座座发射塔架高耸林立,远远看去恢弘壮观。大家纷纷停下来合影留念。在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大家观摩展馆沙盘,了解航天发展历程,感悟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一名来自香港地区的管制员难掩内心的激动:“非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近距离感受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创新的力量,特别自豪,也特别振奋!我会多拍一些照片,回去给香港的小伙伴们看!”
由于台风韦帕即将到来,三方临时协商,将3天的日程压缩成了两天。7月19日下午活动刚刚结束,趁着台风还未到来的间隙,参会代表们立即赶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加入到应对台风的保障之中。
两天的交流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丰富,参会代表们表示不虚此行,收获颇丰。香港航空管制协会会长陈德颖表示:“此次交流活动是联盟成立一年多以来的第三个活动。本次有近20名来自香港的青年管制员参与,情况令人鼓舞。大湾区空管与海南空管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次交流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互相业务上的挑战和未来空管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我们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这次香港有不少的见习管制员参与,在他们事业的起步阶段就能有机会拓展空管视野、建立与大湾区其他地区管制员的友谊,对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对大湾区空管的建设有莫大的帮助。”

参观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海南空管分局供图)
来自澳门空中交通管制员协会的会长谭迪康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本次粤港澳琼四地空管青年交流活动,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活动期间,我们不仅深入了解海南空管分局在安全管理、空域优化及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也与来自中南空管局、香港民航处及海南空管的青年同仁建立了宝贵的联系。通过座谈、参观与经验分享,我深切感受到四地空管青年对专业的热情与使命感。本次活动不仅拓展了视野,更加强了区域合作的信念。我们将把学到的宝贵经验带回澳门,继续为提升区域空管效率与飞行安全贡献力量。”
中南空管局团委副书记曾德睦表示:“为保障此次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前期与港澳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协调,精心制定了涵盖业务交流、现场观摩、文化交流等内容的行程安排。此外,我们还根据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安排港澳青年入住管制员宿舍进行深度体验,并开展青年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的理解与友谊。期待以此次交流活动为新的起点,在空管技术领域相互学习借鉴,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切实的发展成效,共同助力大湾区民航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对这一活动的未来表示了信心,希望能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推动大湾区空管青年交流常态化长效化。未来,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交流范围,努力把青年联盟打造成为助力飞行安全、促进运行高效、传播空管文化的交流平台。同时,继续深耕青年人才培养,在管制英语、国际合作及培训服务等领域强化互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锻造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四地同心筑天路,风雨无阻向前行。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换来了心与心的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天路必将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宽广!(中国民航报 记者高雅娜)(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