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向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颁发了国产仪表着陆系统ILS900的民航临时使用许可证。这是我国23类空管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国产化取证征程中最后一个被攻克的“堡垒”,标志着中国民航彻底摆脱了空管核心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空管作为民航安全高效运行的中枢,是各种高新技术密集应用的行业。民航空管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是实现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民航运行安全和效率。天津生产的仪表着陆系统获颁许可证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民航所有空管设备实现国产化,这是民航局空管局系统性推进空管设备国产化的里程碑式事件。
我国空管设备许可证制度开始于2002年,国产化空管设备民航使用许可证的申请开始于2009年,国产化二次雷达、甚高频电台和全向信标\测距仪设备分别于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先后首次取得民航使用许可证。2016年,民航局空管局正式启动系统性国产化推进计划。同年,为进一步规范合格审定检验环节,提高检验能力和公信力,民航局空管局技术中心成立空管设备检验中心,专门承担国产设备合格审定工作。
在民航局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在民航空管系统以及中国众多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国产空管设备取证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6个国内设备生产厂家的92个型号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获得使用许可,覆盖了23类现有在用的全部空管设备,从小型、单一到大型、复杂,从应急、备用到主用,从小机场低密度到大机场大流量。目前,获颁使用许可的国产设备型号占全部型号的三分之二。
通信和监视设备国产化进程相对较快。通信设备领域有7类民航使用许可证,12家国内厂商的38个通信设备型号获得许可,平均每类许可证有3个以上国内厂家。监视设备领域有10类民航使用许可证,18家国内厂商的44个监视设备型号获得许可,平均每类许可证也有3个以上国内厂家。
在导航设备中,仪表着陆系统(ILS)是目前飞机着陆阶段主要采用的引导手段,其技术复杂度最高、安全要求最严,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波音发布的全球范围内商业喷气客机事故报告统计显示,约50%的飞行事故发生在起飞着陆阶段,仪表着陆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航空安全。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其成为国产化进程中最后一个完成取证工作的空管设备。
导航设备作为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一共有6类民航使用许可证,4家国内厂商的10个导航设备型号获得许可。其中,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有三个产品获得许可,包括DVOR900全向信标、DME900测距仪和ILS900仪表着陆系统三个产品系列,这三个产品都是国内首家获得许可证的,且ILS900是目前国内独家获得许可证的。
国产仪表着陆系统ILS900是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民航大学开展产学研通力合作的成果结晶,全数字化是该产品的最大特点,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智化运维。(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编辑:李海燕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