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燕
福建省金牌工人、民航空管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第七届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地空通信岗位“个人综合成绩第七名”、福建省民航空管通信岗位技能竞赛决赛“个人综合成绩”一等奖、福建省民航空管通信岗位技能竞赛决赛“团体一等奖”、华东空管局“安康杯”竞赛活动先进个人、民航厦门地区促进“三基”建设优胜个人……
在2019短短一年内,获取这厚厚一沓华丽“荣誉单”的,正是厦门空管站技术保障部终端运行室机务员李亚燕,完成如此彪悍“成绩单”的,正是这位金丝框厚镜片眉眼斯文的李亚燕。

李亚燕载誉归来
与“机会”相遇
2013年,李亚燕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她“学霸”特质在岗位上再次显示出优势。作为科室技术骨干,她毫无悬念终究要被推到“前台”。
亚燕至今记得2019年初的那个早上,她完成两个小时一次的设备巡检,刚刚回到机房,便接到了通知:做好参加“第七届中国民航空管岗位职业技能竞赛”的初选准备。
“亚燕虽然年轻,大学本科就是学生党员,算起来已是1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绝对是参加技能竞赛的合适人选。”技术保障部负责人对亚燕很有信心。
“刚接到这个任务,我有许多顾虑,虽然理论方面信心比较足,但是平常动手机会不多,技能方面是个短板,而比赛最主要的就是考查机务员的技能水平。”亚燕还有一份担心,家里还有一个才两岁多的孩子,自己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
然而亚燕意识到,全国技能竞赛六年举办一届,倘若从年龄优势考量,这次也许就是她职业生涯中,唯一有资格有胜算参选的一次。
都说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但并不存在完全准备好的完美时刻。
“宝宝我们会照顾好的,你放心忙你的!”关键时刻,全家人毫无保留的支持给了她一支强心剂,打消了她的顾虑。
亚燕决定,无论如何要珍惜这次机会,一定要试一试。“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次可以和行业内众多专家选手学习的机会!”

李亚燕
“进”则不言“退”
一旦下定决心争取这次参赛资格,亚燕就拿出了当年高考的那份“拼劲”。她认真备战每一次选拔、每一个层级的严格考核,不敢有一丝懈怠。
她利用设备备件自己搭建比赛平台,反复熟练设备,轻松通过内部选拔,获得了代表厦门空管参加华东空管局初赛的资格。
在迎战华东空管局其他分局(站)选手时,还未开赛,亚燕已经明显感受到“对手”给她的无形压力。
比赛开始了,PK做射频电缆头!
美工刀剥电缆胶皮、锯子锯电缆铜皮铜芯、锉刀挫铜芯、扳手拧接头……每个步骤都需要靠手劲,而且还要做到快速而精准。作为唯一的女选手,她必须克服力量上的弱势。
几周之前还从来没有做过射频电缆头的她,在备考期间不断向前辈请教,她人生第一次提着跟手臂一样长的锯子,锯直径13mm波纹管的铜皮,然后锯铜芯,锯断之后要将铜芯挫成圆滑的45度圆角,然后……刚开始她没有经验,手指经常伤痕累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分寸到位的巧劲和手劲。
尽管如此,当出现在华东初赛现场,面对一众优秀选手,她明显底气不足,心里有点发慌,设备调试和排故等技能操作的表现也不够好,但好在理论扎实“扳回”些许优势,她以第八名的成绩险胜,恰好够着备赛集训的“门槛”。
经历“惊心动魄”的初赛,她更加认识到,技能是自己“致命”的弱项!作为工作年限最短的选手,她相信暂时的落后不代表什么,反而正是她的优势,让她带着更多的问题学习。她要把握住这次集训,全方位弥补技能方面的缺陷。
从最基础的熟练设备工作原理开始,她熟读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的各个细节和功能,并带着问题在培训平台上反复验证。
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选手的知识储备,更多考验的是快速反应和应对能力。跟往届比赛不同,这次是个人赛,没有搭档可以互补,没有伙伴可以商量,完全靠单枪匹马,无论是优势还是弱势,都毫无机会放大或回避。
“有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却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取的。”亚燕笃定这一点,她梳理总结设备的各种调试方法,找出最快最容易上手的方案,并反复训练,尽力做到一看到问题,头脑就能第一时间反应到最佳解决方案。
故障排查方面的能力训练也一样,她一有时间就认真琢磨,动手实践测试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点,以及故障现象,全部做成故障案例分析并写出详细的排故步骤,并反复验证改进方案,做到熟能生巧,达到“一触即发”机械性反应程度。
集训期间,她白天在培训平台机房,除了自我训练,她还向其他选手虚心请教,认真观察其他选手的操作手法,对比自己的方法,并不断实践改进。她也乐于跟队友们分享学习方法,共享学习笔记,和队友共同进步。晚上回到宿舍,她重温民航规章标准及通信专业知识,加强巩固理论部分。
在每周一次的考核中,她能清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可以和其他选手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做电缆头从一开始的25分钟一个,倒数第一名,到后来的3分钟一个,正数排名前几,参数测试、设备故障排查的速度和准确度也大大提升……”
面对华东的第二次选拔,她已不再那么手足无措,也不再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入围。她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考核,再以最佳状态投入下一次考核。最终,她成为了华东队地空通信组六名正式参加全国赛的选手之一。
“舍”与“得”之间
在紧张有序的备赛过程中,“福建民航空管通信岗位技能竞赛”也即将拉开序幕。她受命和厦门空管技保的伙伴们临时组队,两边同时“开弓”备战,利用两周一次的两天休息“空档”,往返厦门与上海。
作为厦门参赛队队长,她主动与队友分享华东集训期间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队友们并肩奋战。在“2019年福建民航空管通信岗位技能竞赛”中,她取得了“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 她所在的团队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她同时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金牌工人”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8日,是个好日子,“第七届中国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定下的决赛日,但无巧不成书,“2019年福建民航空管通信岗位技能竞赛次技能竞赛”不同专业组的总决赛也定在同一天。这个总决赛对于亚燕来说,将是另一个宝贵的机会,一个可以问鼎较高荣誉--“福建省劳动奖章”的机会!
虽然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最终还是无法两全,两个比赛只能放弃其一。几乎没有犹豫,亚燕果断地做了决定:选择参加“第七届中国民航空管岗位职业技能竞赛”!
“不能让自己准备了将近一年的辛苦白费,不能让队友有任何的负担。个人的荣誉再高,也远比不了整个团队近一年来并肩奋战的革命情谊。”在舍与得、得与失的短暂权衡中,她的心态更趋平和。
精心备战将近一年的全国赛终于开场了。持续四天,总共三场,其中技能两场考试都是从早上8时到次日凌晨1时,连续长达17小时的高强度考试。
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重重筛选,全国赛已不单单考验选手的技术能力,更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亚燕相信,自己只要保持定力,正常发挥,就不会留下遗憾。
正是这份坦然,让她能够在紧张的考试氛围和快速转动的计时器面前,快速冷静下来,沉着面对各个考官的考验,凭借过硬本领代表华东空管局取得“第七届中国民航空管职业技能竞赛”地空通信组理论成绩第二,综合成绩第七名的好成绩,也为华东空管局获得“团队一等奖”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比于在全国取得的名次,她更欣慰更在乎自己在华东队中的进步,从倒数第一的技能“小白”,“逆袭”到排名第二。
这里有个人的努力,更多的是整个团队无私、毫无保留的分享,不遗余力的帮助。过程中的收获远远超过结果,此间不寻常的“修炼”,简直令她“脱胎换骨”。
从赛场重回岗位,作为一线保障人员,李亚燕与设备相守,履职尽责,日常的“修炼”日常的一切都在继续。
新冠疫情下的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航班减少,旅客吞吐量下降,但设备保障要求和难度有增无减。
2020年1月底,华东紧急成立华东地区CNS技术支持小组,以备重大情况抽调执行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李亚燕在第一时间报名“待命”,作为一名党员,她希望能够冲在前头,在关键时刻发挥用处。
2月,李亚燕接到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设任务,从零开始,积极参加各种视频培训,和有经验的同事讨论学习,一步步进入正规,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同是2月,华东成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业务梳理工作组,李亚燕作为地空通信系统工作小组的成员,负责华东地区地空通信系统链路梳理工作,制定业务梳理模版、绘制机房平面图、系统互联拓扑图、链路线缆接口信息表、供电图,每套地空通信系统都要核实整理……虽然多项重要任务加身,亚燕已能自如地判断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那天,她打电话回家,宝宝奶声奶气地接电话:“妈妈今天还要加班是吗?早点回来哦!”然后听得婆婆在边上:“家里煲了汤让妈妈回来记得喝,不要像上次忘了哈!”那一瞬间,她的心一下变得格外柔软,她望着航管楼外的绿树婆娑,嘴角露出了微笑--她惯有的那种未经矫饰的、充满自信的笑容。(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杨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