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航>观察
直升机到无人机 看20年来我国警用航空建设
来源:宇辰网2016-05-18 15:17:50

  自本世纪初,警用航空建设就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警用航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跨越。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现代社会治安、反恐、救援等任务的需要,警用航空的地位也愈加凸显。

  一、警用航空从无到有

  1993年,武汉购置了第一架警用直升机,此后大连、郑州、广东等地公安机关也相继购置了警用直升机,开始了对警用航空的初步尝试。

  在历经了几年的探索后,2001年,公安部召开警用直升机战略研讨会,首次明确了警用航空发展的方向,为后来我国警用航空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当时,警用航空的归属问题尚未明确。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批复,明确了警用直升机为国家航空器,确定了警用直升机的法定地位。

  2004年,公安部成立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全国警用直升机的安全、运行和维修工作,标志着警用直升机正式列入人民警察装备序列。

  200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批准公安部为国家空管委成员单位。至此,警航也正式成为我国继军航、民航、航空体育、航空制造业之后的第五大航空管理部门。

  此后几年间,我国警用航空建设进入了稳步、有序的发展状态,警用航空器在铲除非法种植罂粟、北京奥运安保、奥巴马访华安保等多项任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2012年,公安部下发《公安部关于加强警用航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警用航空建设,要求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有警用航空力量,中心城市和社会治安环境复杂、自然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优先建设警务航空队。

  2015年9月,据公安部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道林介绍,全国18个省份已建立起28支警用航空机队,共有47架直升机,机型包括国产的AC311、312以及国外直升机。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警用直升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包括反恐防暴、缉私禁毒、交通疏导、消防救援、搜索巡逻等。

  二、无人机登上舞台

  在警用航空建设稳步展开的同时,警用无人机作为警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应用自然也受到了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的全国警用航空建设推进会上,公安部明确提出:“将警用无人机纳入警用航空管理范畴,建立管理、运行和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统筹发展规划”。

  虽然我国警用无人机发展时间短,但发展速度较快。最早是2008年北京市公安局、山东省公安厅分别购置了4套无人机系统。随后,内蒙古、河北、辽宁、浙江、甘肃、新疆等地陆续购置了警用无人机。到2014年,我国26个实战单位,购置了60余架(套)警用无人机,涉及20种型号。

  后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警用无人机的发展建设明显加快。仅一年后,据公安部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综合保障处处长胡建亭介绍,截至2015年11月,已有25个省、自治区份、直辖市公安机关,147个实战单位,配备了近300架(套)警用无人机,涉及50种型号。

  无人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具有其他有人驾驶航空器无可比拟的优势:

  1.投入成本低。传统直升机的采购费用动辄数千万元,且飞行员培养、飞机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开支巨大。无人机的采购费用一般会低1-2个数量级,驾驶员的培养时间也相对较短,普通民警短期培训即可实战操作,且无人机的后期运行维护费更低。

  2.安全性高。无人机能够代替人力,深入危险复杂的环境执行任务,尤其是有火情、危险化学品制品和核辐射的区域。

  3.机动性强。相比于直升机,无人机对环境和天气的要求较小,且微小型无人机便于携带,可快速在复杂的环境下展开部署。

  4.隐蔽性强。无人机噪音相对较低,可以在保证自身不暴露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接近目标。

  5.便于与警务合成作战体系进行对接。警用无人机的电子设备可以执行现有公安通信装备标准,实现与各级监控和指挥通信系统的无缝对接。

  虽然优势明显,但客观的讲,我国警用无人机发展尚不成熟,还由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包括:

  1.市场处于无序状态。虽然诸如易瓦特、艾特、鹰眼、中国兵器工业等已产出部分警用无人机机型,但整体而言,我国专业生产警用无人机的企业较少,警用无人机市场尚未形成有序的市场氛围,且普遍存在价高质低、技术壁垒和运维垄断现象。

  2.行业标准亟待制定。无人机行业的通用标准尚未成熟,造成了无人机行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适航审定工作难以有效展开、警用和民用飞机并行等现象。且相较于其他无人机,警用无人机对专业性和机密性的要求更高,仅无人机行业的通用标准无法满足警务需求,因此还需专门制定针对警用无人机的行业标准。

  3.军地协作机制尚不完善。警用执法具备时间、空间突发性强的特点,往往需要第一时间迅速部署,因此如何实现与其他空管部门的无缝对接、完善飞行审批渠道,也是警用航空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发展建议及前景

  我国实施的科技强警战略,极大改善了过去警务系统技术落后的局面。现代科技力量的应用,让警务系统的广大人员意识到了科技在执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警用航空事业必将在部党委的领导下,开创新的局面。

  在技术层面上,警用航空器,尤其是警用无人机需要朝着多功能、有效载荷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同时为了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更好适应任务需要,警用航空器在续航时间、载荷大小、抗风能力、空投单元等方面,仍需完善。

  在维修维护方面,有关航空器的定期检修、日常维护、航材保障、信息管理等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程,需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协同配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

  在人员培训方面,虽然无人机较直升机操作相对简便,但其指挥员、驾驶员、观察员、链路监控员等仍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以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信随着技术难点的突破、相关体系的完善,我国警用航空器,尤其是警用无人机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大陆地级行政区共计334个,如果每个行政区配备一个无人机飞行中队,每个中队配备大、中、小不同类别共8架无人机,则我国警用无人机的潜在需求量为2672架。如果按照每架50-200万元算,我国警用无人机硬件销售市场规模可达13.36-53.44亿元。(陈莹)

  注:本文部分资料参考自《警察技术》杂志、文献《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文献《关于警用航空发展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及文献《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等。

责任编辑:邢路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