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胡夕姮 实习生董文轩 报道:8月30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飞行区工程迎来了阶段性成果,随着飞行区跑道最后一仓道面混凝土浇筑完成,本期在建的北一、南一两条跑道,顺利实现双线贯通,接下来将加速推进助航灯光、标志标牌施工作业,预计2026年3月,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将完成调试准备工作,具备校飞条件。
建设中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本期规划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飞机起降38万架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本期规划建设55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以及北一、南一双跑道,其中,北一跑道按照4F级标准建设。

据了解,本期建设的两条跑道主降方向均设置Ⅲ类仪表着陆系统,也即通常所说的“盲降系统”,次降方向均设置I类仪表着陆系统,上述系统能在恶劣的天气条件和极低的能见度条件下,为飞行员提供决策支持,引导飞机安全着陆,有望显著提升低能见度等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航班运行保障能力。

同时,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还将设置Ⅳ级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由分布在滑行道上的18200套助航灯组成,类似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该系统通过深度融合多源监视数据与智能单灯控制技术,实时生成“动态光路”智能引导飞机滑行,自动识别、预警潜在安全风险,保障运行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为提高机场运行安全,两条跑道还配备了跑道外来物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集成雷达、光学检测技术,能够全天24小时不间断、无死角覆盖两条跑道,可以在不影响航班正常起降的情况下对跑道FOD进行实时探测、识别及告警,显著降低因FOD导致的飞机起降安全。
此外,通过智能低空防入侵系统,建成后的机场还能够获取高危鸟情及无人机的方位、距离、高度等预警信息,智能联动机场范围内的驱鸟装备实时驱鸟,构建“探-驱智能联动”一张网,有效提高低空入侵预警的准确性,全面强化飞行区安全防护。
目前,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航站楼也在加快推进精装修施工,货运、机务维修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整个翔安国际机场的施工,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建成。(编辑:贾昊天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