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2025年全国暑运落下帷幕,海航航空集团旗下长安航空成绩斐然。在62天的运输高峰里,累计执行航班4117架次,运送旅客超66万人次,航班量与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航班正常率以91.09%位居全国民航第二(据《陕西交通》报道)。成绩单的耀眼,彰显长安航空运营实力,更显示出陕西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能量。
精准构建“干支联动”网络
暑运时航空市场需求多元且密集。长安航空借助大数据,采取“恢复+加密+优化”策略,打造覆盖热门旅游地、连接区域枢纽的航线矩阵。西安作为西北旅游集散中心,暑运期间进港航班平均客座率92%,前往三亚、西双版纳等热门地的出港航班客座率超93%,部分时段一票难求。
长安航空迅速重启西安—喀什、西安—桂林等航线,西安—喀什首航客座率达95%;加密西安—通辽—海拉尔航线,每周新增3班,打造“西北—东北”避暑通道;稳定运营西安至深圳、敦煌等航线,部分航线每日3-4班。新开通的西安—铜仁—厦门航线串联旅游城市,长春—长沙、贵阳—沈阳等跨区域航线扩大服务范围,为非基地城市旅客提供中转选择,吸引过境客源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助力陕西构建“辐射全国、衔接内外”的航空运输网络,推动地方文旅与经济发展。
高效运行保障及文化赋能服务
2025年暑期极端天气频繁,陕西高温超40℃,南方降雨、北方大风给航班运行带来挑战。长安航空遵循民航局“五早三抓两防”方针,构建“全链条、立体化”运行管控体系。运行控制中心联合多部门每日召开协调会,与气象部门实时互通数据,提前48小时获取天气趋势并预警。如7月下旬西安强降雨,提前调整出港航班起飞时间,无法调整的及时通知旅客改签,减少投诉。运行中,在早出港、晚进港高峰安排专员驻场,监控登机、行李装卸等环节;针对执飞高原、高温航线的波音737 - 800机型,提前检查发动机与空调系统,保障西安—敦煌、西安—拉萨等航班正常。制定精准应急预案并演练,延误超2小时提供餐食与咨询,超4小时协调住宿,热门航线储备“备份机组”确保1小时内补位。这套体系使长安航空暑运首月航班正常率达90.8%,高于行业平均3.2个百分点,保障安全与效率。
众所周知,民航市场竞争中,服务品质至关重要。长安航空依托陕西文化,通过“硬件升级+软件优化”提升服务。8月1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V36贵宾厅“长安庭”启用,入口采用汉代“阙楼”造型,内部以唐代壁画、兵马俑元素装饰,搭配传统色彩,让旅客感受汉唐文化。设有商务办公区、亲子区、休憩区,餐饮区每日6次供应陕西特色美食,日均服务超300人次,满意度达98%,成为机场“文化服务名片”。长安航空升级“长安无忧”体系,为无陪老人与儿童提供全程陪同,暑运保障无陪儿童280人次、老人156人次零失误;识别首乘旅客,提供专人讲解、优先登机及“首乘服务卡”,服务超1200人次获好评;登机控制员与值机、安检联动,为晚到旅客指引最优路线,暑运保障约700人次成行,成功率92%,减少误机遗憾。
长安航空作为陕西“本土航司”,暑运表现从航线网络、运行效率、服务品牌多方面支撑陕西民航高质量发展。强化西安枢纽辐射力,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航班正常率提升旅客体验与机场效率;文化赋能服务传播“长安文化”。未来,长安航空将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优化运营、创新服务,为旅客提供优质出行体验,助力陕西民航打造“安全、高效、便捷、文化”的航空运输体系,续写“长安篇章”。
升级完善构建枢纽新格局
在我国航空运输版图中,陕西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独特,推动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陕西民航在机场建设、航线拓展、运营管理等方面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及文化交流注入动力,已形成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核心,榆林榆阳、延安南泥湾、汉中城固、安康富强机场多点支撑的民用运输机场格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年旅客吞吐量居前列,榆林榆阳机场升级为4D级支线机场,增强了支线航空运输能力。
不远的将来,西安机场将拥有4条跑道、4座航站楼,预计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将成为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预计到2025年底,陕西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增至8个,航空网络更完善高效。陕西各机场积极布局航线,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核心枢纽,覆盖全国70%以上城市,国内航线通达性、支线航点覆盖率全国第一。国际(地区)航线通达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枢纽和城市,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格局。
陕西民航在运营管理上积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长安航空暑运期间通过精准航线规划、严密运行管控和优质服务实现“双增长”,航班正常率领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完成国际24小时中转免办边检手续保障流程改造,建成西北首个、全国第3个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落实外国人来陕服务便利化政策,提升中转效率与服务品质。西部机场集团与长龙航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文旅+航空”产业平台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产业融合。各机场优化服务产品,推出针对特殊旅客的特色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尽管陕西民航发展成果显著,但也面临挑战。在西部地区国际航空枢纽竞争中,西安与成都、重庆等城市竞争激烈,地理位置相近,市场重叠。陕西民航需加强政策支持,吸引投资与产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优化航线网络,提升国际航线竞争力。加大机场硬件设施投入,完善货运与旅客服务设施。加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与协同发展。在发展质量提升方面成效显著,但仍需持续努力创新。通过加强机场设施建设、优化航线网络、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陕西民航将在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及文化交流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为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