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陆赛杰 报道:日前,东航技术应邀参加中国航协举办的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在展会现场重点展示了其在航空维修领域自主研发的两大创新成果——“QEC错漏装检测机器人”与“睿燕维修手册平台”。


东航技术的创新成果亮相CATA大会东航展台(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技术提供)
在航空发动机的复杂装配过程中,QEC(Quick Engine Change)组件及其外部附件的装配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而传统作业中,依赖人眼进行复查的方式,在面对大量高相似度的紧固件和管路接口时,极易因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视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而引发误检或漏检风险。
东航技术直面这一行业痛点,创新性地研发了国内首套基于“5G+AI”技术的发动机QEC及外附件错漏装AI辅助检测系统。该检测机器人集成了高精度视觉系统与智能化算法,通过5G专网实现数据的实时高速传输与处理。它能够自主导航,在短短30分钟内即可完成对发动机的全面图像采集、智能分析判断以及检测报告的自动生成。
经实践验证,该机器人对10毫米以上的错漏装问题检出率超过90%,过检率低于15%。相较于传统人工复检模式,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复检精度,更从根本上有效规避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与运营成本,为发动机安全交付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睿燕维修手册平台”着眼的课题,则是面对日益复杂的飞机系统和海量的维修技术资料,如何高效、精准地管理和应用维修手册。东航技术自主研发的该平台,成为了集手册深度解析与AI智能翻译于一体、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
该平台实现了对手册的数字化、结构化深度管理。它支持PC端与移动端的无缝访问,能够对各机型结构化手册进行全周期、多维度综合管理。其核心能力在于“全要素解析”,通过对结构化文档的智能处理,精准抓取、定义和调用内容标签,强力支撑了智能工卡编制、手册内容快速关联跳转等核心维修业务场景,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准备和维修实施效率。
平台集成了基于超过50万句高质量翻译语料、通过强化学习训练而成的“睿燕维修翻译引擎”。这一AI大模型驱动的引擎,专门针对飞机维修专业领域,实现了手册内容的自动、精准翻译,当前准确率已稳定在90%以上,打破了技术资料的语言壁垒,使得全球各厂商技术资源能够更快、更准地服务于维修实践。作为东航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实践,“睿燕”平台有效增强了维修体系内部的协同性与感知力,深化了维修人员对手册的理解与应用,从根本上促进了维修工作向着更高效率、更高准确性的方向迈进。(编辑:李佳洹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