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 通讯员刘海章 报道:7月10日零时,浙江温州及丽水地区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实施,温州地区航线走向调整、温州机场飞行程序等航行资料同步正式启用。此次空域优化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落子。
科学谋划 破解空域瓶颈
自温州空域西扩以来,连接西部地区的R596航路已成为温州进近管制空域最为繁忙的航路,沿线枢纽机场众多,飞行航班量大,运行环境复杂。自2019年起,温州空管站按照平行分流航线的思路,积极协同相关单位着力推进温州地区空域优化工作,以R596、B221等主干道为牵引,带动支线、进离场航线、临时航线和机场飞行程序的整体优化,旨在畅通温州空中交通大动脉,为长三角往来西部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过多轮方案沟通、调整、推演,于2025年2月7日获民航局空管局正式批复。
据悉,温州及丽水地区空域优化方案新辟并对外开放温州地区航线5条,新辟丽水机场进离场航线5条,调整嵊州、云和、连江、SULEM、TOGUG等以远方向的班机航线走向7条,新增航路点17个。同步优化温州机场飞行程序,进离场点由6个增加至9个,完成了西、南、北向航路平行化改造,由原先“相对运行单通道”扩容为“单向运行双通道”,每日惠及航班200余架次,并首次引入点融合系统(Point Merge System)、航线外等待等管制新技术手段,通过几何学原理重构空域结构,优化进场航线精准调度,推动空管运行效能全面提升。
系统推进 确保方案落地
为平稳有序推进实施温州及丽水地区空域优化工作,2025年2月14日,温州空管站成立了空域优化领导及工作小组,按照内外协同、实施准备、组织保障三个阶段,细化任务分解,层层抓好落实,有序开展了飞行程序设计、进离场代号调整、航空情报资料发布、管制方案制定、管制协议修订、设备设施调整、容量评估、人员培训、安全评估等各项工作。6月26日,温州及丽水地区空域调整和机场飞行程序优化运行实施宣贯会于温州召开,温州空管站面向华东局、中国民航大学、监管局、机场、航司等10余家单位,就空域优化方案、新飞行程序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相关运行风险进行了重点提示。5月10日-7月9日,管制运行部完成“三轮理论+三轮模拟机”交叉培训,全力确保空域优化运行风险总体可控和空域优化工作顺利实施。

华东管理局航务处处长李文海,华东空管局空域办主任蒋兵,温州监管局副局长李振坤等一行来到温州空管站管制现场指导温州及丽水地区空域优化保障工作
智慧赋能 提升服务效率
7月10日零点,温州及丽水地区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启用。温州空管站技术保障部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进离场飞行程序实施设备的切换工作,管制运行部严格遵循新生效的航路航线、飞行程序开展管制指挥。“顺丰7279,跑道03可以起飞,地面风090,2米秒。”0时19分,首架采用新程序离港的航班滑跑起飞;2小时后,首架采用“点融合”程序的进港航班(南航5373)平稳着陆,标志着温州机场空域和飞行程序优化工作正式落地。

温州机场飞行程序首次引入点融合系统、航线外等待等管制新技术手段推动空管运行效能全面提升(本文图片均由吕韩温拍摄)
随着此次空域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温州空管保障能力及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为温州机场冲刺旅客吞吐量1500万强力赋能。数据显示,调整后的云和西向离场航班飞行航程平均缩短25公里,降幅达15%;相关平行航线和航路点飞行流量下降50%,空中交通更为畅通,为旅客带来更舒适、快捷地出行体验。点融合系统(PMS)的应用,以“同心圆导航”替代传统雷达引导,为空管指挥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进场排序方法,有效降低了管制指挥负荷,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温州进近范围民航可用空域占比,航路水平范围扩展15-30公里,显著提升了空域容量,推动了节能减排绿色高效发展。
展望未来 擘画壮美蓝天
未来,温州空管站将按照民航局及民航局空管局国家高空路网规范工作思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保障人民出行,持续精进和深化空域优化方案,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智慧空中交通网络管理体系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注入强劲的“空”中动能。(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