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报道:今年以来,武当山机场锚定打造“四省通衢航空支点”战略目标,持续提振“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干事创业精气神,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求突破”的工作步伐,高点规划,全面发力,快速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多个历史性突破,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空中交通力量。
奋力争先,提升航空辐射能级。坚持稳住重点、建好支点、补优热点、打通环线“三点一线”的工作思路,找航司寻运力,推动重点工作争先进位,实现航班航线大幅增长。全面拓展航线规模。在原有航线基础上,全力协调争取,开通24条航线,通达全国36个城市、37个航点,覆盖华北、中南、华东、西南、东北、西北、新疆七大区域,创造通航以来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0%。抢抓口岸临开契机,争取航司支持,10月15至11月15日,开通十堰直飞香港、韩国航班。积极争取航线布局。市领导带队先后奔赴20多个城市,登门拜访16家航司40余次,开展交流合作,争取最大支持,开通更多航线,逐步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航空网络格局,缩短十堰与全国各地时空距离。着力提升运输能力。围绕年度160万人次吞吐量目标任务,积极争取季中新增、暑运加班和旅游包机,提升航班量和客座率。截至9月底,完成航班起降1.0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1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1.8%、114.5%,各项增幅均列全国支线机场第一。
全力拼抢,夯实机场发展基础。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推动各集团部门以满格状态抢时间、抢进度、抢先机,压茬推进项目建设,夯实集团高质量发展基础。加速跑立项。深入研究项目立项细则流程,建立联动审批机制,平滑道项目提前1年完成审批立项。积极推进航站楼商业改造、低空文旅综合体、光伏低碳等一批重点经营性项目建设,为做优做强做大非航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全力抢进度,保持“不等不拖不靠”状态,坚持在实战中练兵提能,严格按照既定建设目标和时限要求,责任到人、挂图作战、精细管理,全力确保各项目按期高质量建成投运,推动形成主业带动辅业、辅业反哺主业的循环发展格局。
聚力前行,推动航旅融合发展。树立“敢闯敢试”创新思维,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对外宣传,助力航旅融合发展。创新实施营销策略。实施“销售空座拓增量、稳定政商保存量,以增量带动存量升级、以存量反哺增量让利”营销策略,从保底航班中切分约20%座位用于航旅融合销售,运输旅客2.1万人次,推动8条保底航线平均客座率提升15.2%,实现客座率与营收“双提升”。强化航旅协同发展。积极对接融入全省航旅发展大局,将航空优势与景区资源充分结合、串联捆绑,实施异地旅客凭7日内登机牌免费游览景区活动,涵盖虎啸潭、丹江大坝等29家重点景区,形成“航空+景区”资源整合与服务联动。加强宣传矩阵引流。与东海航空合作,定制“十堰武当号”主题航班,通过机身彩绘、机舱装饰等形式在全国56个城市巡飞展示十堰城市形象。持续加强与同程、携程等平台深度合作,推出高铁引流、空空中转等活动,单月最高引导3000余名旅客由地面交通换乘航空出行。
踔力奋进,增强深化改革实效。坚持敢闯敢干、敢于创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为机场二次创业、二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激励担当。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推动内设机构精简、行政人员压减、班子薪酬减少,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待遇能多能少的干事创业导向。严控成本支出。树牢全员“过紧日子”思想,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健全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控机制,持续强化资金运行过程监管,通过精简运行开支,压降各类支出。深挖非航潜力。坚持尊重市场、开拓创新、提质增效,向内挖潜力,推动航旅、航服、低空等3个子公司实现独立核算、走向市场,积极开拓国际贸易。(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