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席卷当下,西安咸阳机场以T5航站楼投运为契机,将前沿科技深度融入行李运输环节,其中AGV智能空筐搬运系统的全新上线,不仅颠覆了传统空筐处理模式,更标志着机场“智慧化”建设迈入全新阶段,为旅客顺畅出行筑牢科技基石。
电子眼和智慧脑完成的智能操作闭环
AGV智能空筐搬运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搭载的一系列 “黑科技” 配置。系统中的机械臂堪称“精准操作能手”,其配备的高精度传感器如同敏锐的 “电子眼”,能在复杂的航站楼环境中,瞬间捕捉到空筐的三维坐标、摆放角度等关键信息,定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即便面对堆叠不规则的空筐,也能精准识别。而内置的智能算法则扮演着“智慧大脑”的角色,在接收传感器数据后,可在 0.5 秒内完成路径规划,综合考量空筐位置、设备运行状态、通道拥堵情况等因素,为机械臂规划出最优抓取轨迹,确保每一次抓取、翻转、放置动作都流畅高效,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流程延误。
承担空筐运输任务的AGV小车,更是兼具灵活性与承载力的“运输小巨人”。这些小车采用激光导航技术,无需铺设轨道即可自主识别路线,能在航站楼行李处理区的狭窄通道内灵活穿梭,避让行人与其他设备。其车身搭载的大容量储物装置,单次可稳定承载20个标准空筐,且配备了自动平衡系统,即便在转弯或加速过程中,也能确保空筐堆叠稳固,杜绝空筐倾斜、掉落等问题。为保障 AGV 小车全天候稳定运行,系统创新采用 “强制充电 + 闲时充电” 双模式自动充电策略:当小车电量低于30% 时,会自动前往就近充电位进行强制快充,15 分钟即可补充50%电量;而在运输任务间隙,小车则会自主寻找空闲充电位进行慢充,既避免了因电量不足导致的运输中断,又有效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使系统整体可靠性提升至99.5% 以上。
“建运一体化”保障系统平稳落地
AGV智能空筐搬运系统的顺畅运行,离不开前期细致周密的筹备工作。早在 2023 年 3 月,西安咸阳机场机电保障部便践行“建运一体化”工作要求,成立专项工作组提前入场,开启了为期数月的设备调试与优化工作。工作组与全球知名物流设备供应商范德兰德、AGV 设备厂家建立24 小时联动机制,针对设备参数设置、性能优化、路线规划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度合作。
在设备参数调整阶段,技术人员通过上千次模拟测试,对机械臂的抓取力度、速度、角度等参数进行反复校准,确保其在抓取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空筐时,既能保证抓取稳固性,又不会因力度过大损坏空筐;针对AGV小车,技术团队则重点优化导航算法,通过实地测绘构建航站楼行李区三维地图,在地图中标记出障碍物、通道拐点、充电位等关键节点,让小车在复杂环境中也能实现零误差导航。在路线规划环节,工作组结合T5航站楼行李运输流量高峰时段数据,设计出“主备双路线” 案,当主路线出现临时拥堵或设备故障时,AGV小车可自动切换至备用路线,保障运输流程不中断。此外,技术人员还对设备安装位置进行了多次优化,将机械臂操作台与AGV小车停靠点设置在行李处理区核心位置,缩短空筐抓取与运输的距离,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率。
降本增效赋能“智慧机场”建设
AGV 智能空筐搬运系统已成为西安咸阳机场行李运输环节的“效率引擎”——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每分钟可精准抓取并处理10个空筐,相较于传统人工搬运模式,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AGV小车的高效运输则使空筐周转周期缩短至原来的1/2,原本需要8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的空筐整理、运输任务,现在仅需2 名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监控即可,每年为机场节省人力成本超百万元。
人力成本的降低,让工作人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品质提升与流程优化等核心工作中。例如,机场行李服务团队可利用节省的人力,加强对旅客行李的跟踪服务,通过手机APP向旅客实时推送行李运输状态信息;同时,技术人员可更专注于系统的升级迭代,目前已启动AGV小车与行李分拣系统的“数据互通”测试,未来将实现空筐运输与行李分拣的无缝衔接,进一步缩短旅客行李提取时间。
从机械臂的精准操作到AGV小车的智能穿梭,西安咸阳机场不断实践“智慧机场”建设的可能,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行李运输、旅客服务、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应用,以更高效、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为每一位旅客打造 “安心、舒心、暖心” 的出行体验,助力西安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苏靖)(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