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的浙江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区域环境和创新实干的精神,机场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副“和美共生、美美与共”新时代画卷正不断呈现在中外旅客面前。
通航网络织密织牢 海岛交通步入“空中快时代”

通航产业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国通航产业发展的“先行军”,舟山机场在“通航+旅游”上不断深耕,自2020年创设“海岛快巴”通航品牌后,开通东极、菜园、枸杞等网红海岛的直升机航线,及衢山岛春运航线,实现从试运营到常态化运营,截至2025年4月,各岛已累计飞行1500小时以上、执飞1100班次以上,服务旅客超1.3万人次。其中,东极航线日均最高运营4班,成为海岛居民通勤和游客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
此外机场还有“海岛环飞”项目,主要是东极岛、枸杞观海航线及机场周边景区观山航线,30分钟空中旅程让游客以全新视角领略海岛风光,2024年试运行期间吸引171人次体验,成为舟山旅游新的IP。
紧急救援冲锋在前 畅通空中生命通道
针对海岛交通不便造成的海岛、海上救援困难的现状,机场主动肩负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通航快速响应的优势,2024年累计执行应急飞行12架次,紧急转运嵊泗、东极等悬水海岛伤患,平均救援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较传统船运效率提升70%以上,被誉为“空中生命线”。此外,机场积极融入“海岛应急救援网络”,将通航纳入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配备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旅客吞吐量大幅提升 航空口岸对外开放
“独特的佛教文化和区域环境造成机场旅客构成特点非常明显。”舟山机场董事长王行跃告诉记者,目前机场八成旅客是游客,每年观音菩萨诞辰日、成道日、出家日三个“生日”以福建为主过来的“香客”纷至沓来;一成是商务客,另一成是舟山本地客,这三种旅客成为机场拓航线、谋发展的基石。

目前,机场航线网络已基本盖我国沿海、沿江重点城市及部分热点地区,并在加密华中、东北航线的基础上,向中西部省份拓展,国内通航城市数量34个。2024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实现263.3万人次,今年4月18日机场创下单日旅客10307人次最高记录。
2023年10月,舟山普陀山机场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浙江省第五个航空口岸。2023年11月,国际航站楼和远机位候机及通航服务楼启用。2024年11月7日,舟山开通了直飞香港的航班,这是舟山首条境外定期航线,也标志着机场实质性升格为国际空港,有力促进了舟山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新发展。
文化赋能 祥云服务品牌温暖人心

舟山始终将旅客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深化“祥云服务”品牌建设。探索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干支通、全网联”中转服务举措,创新构建海岛特色旅客中转服务体系,不断为海岛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打造“禅意航站楼”,融合“海天佛国”地域文化,成功举办了三届的禅文化活动,常态化运营“祥云”文化长廊,针对不同人群,贴心推出特色活动,教师节感恩免费享、“中高考生·贵宾出行”等服务,为旅程暖心护航。航班正点率排名长期位于华东机场前列。2021年度、2023年度获得“100-200万量级服务质量优秀机场”称号。
安全基础扎实 打造发展新标杆
面对行业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扎实推进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创新“机坪可视化安全文化”“管制模拟机应用”等项目,重点推进机场安防及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开展的“1+1+3+N”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获评华东地区“平安民航”优秀案例,连续实现了28个航空安全年。2023年度在华东局“平安民航”考核获得同类机场第一名,在华东局年度安全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2024年顺利通过机场协会SMS(安全管理体系)外审,安全管理成果获得机场协会高度认可。2024年获评三星级“双碳机场”,成为全国第一家取得三星级“双碳机场”称号的中小机场。

(本文图片均由舟山机场提供)
未来,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将聚焦对外开放、低空经济、共同富裕等战略部署,持续优化航线网络,不断拓展空中窗口通达性,稳定运营香港航班,谋划东南亚航线,实现航空主业再创新高,安全生产精益求精,服务理念提质增效,为中小机场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提供更多“舟山经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