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童晓蕾 报道:今年暑期,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预计保障进出港旅客2455万人次,同比增长7%,有望再创历年暑运新高。面对出行旺季,围绕在安全的基础上、更高效精准地将旅客流量转化为注意力经济的商机,上海机场广告有限公司正积极创新,以一系列智能化新成果,赋能开拓市场和更多领域的高水准运营。
数码媒体营收,已占上海两场广告份额45%
近年来,传统广告媒体加速向智能化转型。而上海机场广告有限公司携手其投资企业上海机场德高动量广告有限公司,早在10年前便率先在上海的虹桥、浦东两场布局全新智能数码媒体,各种数码展示手段持续推陈出新。目前,上海两场的媒体数码化率已达35.6%,于2019年建成投用的浦东机场卫星厅,这一比率更高达90%以上。
上海已经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航空枢纽,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球第五个亿级航空枢纽,客流规模居于全球民航业前列;机场广告及时转型数码媒体与可观的客流规模互相叠加,使上海两场吸引了广告客户纷至沓来、尤其是选择投放新型广告媒体渠道,目前,上海机场广告公司的全年广告收入中,新媒体贡献的收入占比接近45%。
领跑机场行业,构筑广告业务物联网管理平台
上海两场客流量大、航站楼的空间体量规模可观,这使得在数码媒体渠道和投放规模日益增加的同时,如何守护好大客流下的投放渠道信息安全、又如何进一步让庞大空间里的诸多终端更精准地贴合广告投放客户需求,成为“量”的增长之后,需要答好的关于“质”的考题。
几经探索和研究,上海机场广告有限公司确定,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搭建广告媒体管理平台。
目前,该平台已顺利完成开发与调试并投入使用,成为国内机场首个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平台创新性地将物联网、大数据、3D可视化等多种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基于集中式管理架构,构建了数码广告媒体的物联网化管控体系。
超越传统模式,从广告业务迈向“万物互联”
数码化的投放渠道,要求机场广告在出现如系统过热等安全隐患时,能具备即刻通过硬件端电源控制媒体启停的能力。但机场范围广阔,广告电源控制箱分布极为广泛,靠人工逐一切断电源,显然不足以满足安全管理所需。上海机场的广告媒体管理平台,则在机场的661处数码媒体点位全部部署了物联网远程电源控制器,纳入平台统一管控,构建安全隐患的极速响应。
围绕让广告投放更加精准,上海机场广告公司则将目光投向了与客流息息相关的手推车。上海机场广告公司为航站楼手推车装载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信标,为每台手推车赋予唯一电子身份标识,通过信标定位与回收点数据实时采集,从而呈现航站楼不同区域的热力差异,利用采集到的车辆流动、广告曝光等数据,分析旅客行为特征和广告效果,为广告投放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也给广告定价以更准确的、不再仅仅依赖经验判断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无线射频识别信标、纳入物联网管理的手推车数据,又进而优化了航站楼的手推车管理,哪些区域是手推车使用高频区、哪些手推车已经使用较多时间需要及时维修保养、哪些区域要增加手推车的投放或回收,这一系统能及时给予数据支持。而机场广告设备本身的维保,更通过物联网技术有了精准梳理,使得年度维保费用从先前的200万元降低到80万元以内。
机场广告的智能化,正通过物联网渠道,实现机场更多设备、更大维度的“万物互联”。(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