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现在中转这么方便了吗?还有这么多福利,太感谢了!”8月2日,在武汉天河机场中转服务区内,旅客王女士兴奋地向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自湖北全省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湖北机场集团紧扣旅客与货主所需所盼,通过机场集团及下辖5个成员机场的微信公众号和《湖北日报》等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有奖问卷调查,邀请大家为提升机场安全服务水平“点单”。
旅客“点单”
机场“接单”
针对“优化中转流程,完善中转服务产品,提升中转服务便捷性”“改善核酸检测环境,提升核酸检测效率”“优化停车场和贵宾区标志标识”等200余项意见建议,湖北机场集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生产运行一线,全流程查验梳理旅客、货物、行李及航空器保障流程,按照立行立改、年底完成、长期落实的要求分类制订解决方案,及时有效补齐安全服务方面的短板,持续提升航空运输的安全感、便捷性和舒适度。
“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的“中转+”服务体系,中转旅客专享免费餐食、免费隔夜住宿、免费行李寄存等“五免六优”增值权益,这些正是王女士“点赞”的中转服务品质提升项目。一套“组合拳”下来,武汉机场第二季度在全国39个千万级机场服务测评中排名第8,再创佳绩。
员工“战高温”
组织“送清凉”
七八月的武汉,骄阳似火,机坪地表温度一度飙升至68摄氏度,身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的入境航班保障人员经受着高温“烤”验,用汗水展现湖北机场人的“炎”值担当。
为坚决守牢武汉“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第一哨卡,湖北机场集团组建入境航班隔离保障梯队,按照“工作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天”的封控模式集中管理工作人员,确保疫情风险不外溢。如何及时有效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成为机场集团党委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重中之重。组建临时党支部加强组织关怀,开展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视频连线慰问,派驻党员领导干部跟班隔离作业等一系列举措先后出台。
“最近天气炎热,大家一定要沉下去,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关心关怀。除了常规的防暑降温物资,‘冰背心’要快点儿到位,警惕热射病!”湖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辉在党委(扩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向运行保障单位的负责同志们强调。
采购可携装冰砖的“冰背心”,配发集成风扇的“空调衣”,增设冰箱以打造冷饮“冰工厂”,启用装有空调的机坪驿站……多种消暑“神器”陆续到位,为舍家保运的一线工作人员送去了清凉,也送去了温暖,凉在身,暖在心。
打造“双枢纽”
服务“双循环”
7月17日,一架顺丰全货机在刚刚投运的鄂州花湖机场一飞冲天,湖北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时代大幕开启。
在紧扣旅客、货主、一线员工、合作企业和乡村社区所需所盼的同时,湖北机场集团还着眼服务大局,统筹实践活动与推进重大项目、深化企业改革和稳住经济大盘等,解难题、促改革、强发展:
——协调解决武汉机场第三跑道开工难题、鄂州机场投运难题,确保如期开工、顺利投运;加快推进武汉机场T2航站楼改造、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十大项目、百亿工程”建设,大力提升机场基础设施和运行保障水平,切实增强旅客航空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社会关注、员工关心的企业发展问题,加快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顺利完成集团股权重组,形成全省民用干支机场“一盘棋建设、一张网运营、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
——抢抓“一揽子”支持政策,持续提升航线网络通达性,方便市民出行和企业商贸往来。自6月以来,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幅回升,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1位,实现了跑赢全国平均增速、跑赢中南地区平均增速、跑赢周边机场增速的“三个跑赢”目标;国际和地区定期货运航线达到18条,泰国榴莲、印尼山竹、墨西哥牛油果、智利车厘子、东南亚的鳝鱼和螃蟹等飞进湖北市民家,国际货邮量同比增长29.6%,为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湖北机场集团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提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效果,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构建全省民用机场“双枢纽、多支线”新发展格局凝聚奋进力量,争当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先行者,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敏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