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侯悦 报道:3月25日,因哈尔滨等地受冻雾及低能见度天气影响,长春机场临危受命,主动承担备降航班保障工作,与驻场单位紧密联动,在各保障单位的通力配合下,共保障备降航班20架次,创造长春机场开航以来新高。

3月25日晚23时,长春机场正处于晚航后航班保障高峰期,每小时平均进港航班达9架次。此时,哈尔滨机场受冻雾影响能见度骤降至110米,跑道视程不足400米,气温0度,风速3米每秒,无法满足航班起降标准。沈阳机场因特殊原因不接收备降,长春机场立即启动大面积航班备降保障预案,主动承担备降航班接收工作。3月26日0时30分,长春机场已陆续接收来自哈尔滨机场的备降航班10架次,机场空余正常停机位仅剩3席,长春机场及时发布“因停机位紧张不接收备降航班”的航行通报。但此时大部分目的地为哈尔滨机场的航班已进入长春进近管制范围,出于安全运行考虑,空管安排剩余航班继续备降长春机场。3月26日1时20分,伴随着最后一架备降航班CZ6250落地,长春机场共接收来自哈尔滨机场备降航班19架次,大庆机场备降航班1架次,共计20架次。此时,长春机场同时停场航班达55架次。
因停机位紧缺,长春机场临时启用T1航站楼102至109廊桥停机位,采用客梯车靠接航空器的远机位保障模式,并通知相关保障单位对机位相关干扰因素进行紧急处置。考虑各机位宽度限制与廊桥障碍灯因素,长春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与机组协商采取客梯车靠接航空器右侧或尾部舱门的方式,确保机组与地面服务人员组织旅客有序下机。
20架次备降航班中,机场地服代理11架次,南航代理9架次,因哈尔滨机场天气持续恶化,所有航班决定安排旅客下机。航班密集落地以及旅客集中滞留候机楼为机场有序运行带来不小压力,各运行保障单位协同联动、攻坚克难,积极做好每一项服务保障工作。重启候机楼旅客隔离厅,为旅客提供临时休息区;相关单位召集市内备班人员为旅客安排宾馆住宿;机场公安主动到场维护运行秩序、安抚旅客情绪;同时,紧急增派运力,21辆大巴车往返运转服务旅客。截止至26日3时40分,备降机组及旅客全部妥善安排完毕,候机楼压力明显缓解,17架次航班旅客运送市内宾馆休息,3架次旅客留至机场休息等待次日补班,本次备降共保障机组及旅客人数2800余人次。
本次备降工作属长春机场开航以来,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一次保障任务,具有数量多、取消多、时刻密集、情况特殊等特点。保障全流程未出现旅客投诉、群体性事件以及不安全事件等情况,长春机场各运行保障部门展现了“协同统一、真情服务”的优良工作作风,体现了吉林民航人的传统美德。长春机场将积极总结经验,沉淀工作亮点、改进问题疏漏,为集团公司蓬勃发展奠定扎实基础。